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东三省保安会

东三省保安会

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视为“禁区”。革命党人对东北地区也很重视。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宋教仁等在大连建立同盟会辽东支部,以后又不断有革命党人来东北活动,联络军学各界,聚集革命力量。1911年武昌起义消息传至东北,革命党人张榕等集于奉天省城密议响应,计划策动驻奉天的蓝天蔚所部第二混成协宣布独立。但东北驻有日本军队,革命党人担心武装起义会引起日本干涉,加之受立宪派影响,因而决定进行“和平革命”,逼走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建立革命政权。赵尔巽在革命风潮面前急谋对策,一面调巡防营统领张作霖部入城监视新军,并将蓝天蔚撤职;一面与立宪派勾结,于11月12日(九月二十二日)召集各界代表会议,宣布成立奉天国民保安会,规定由保安会来“保卫地方公安”,赵尔巽自任会长,各府厅州县均设保安分会,即以该地现任地方官为分会会长。接着,吉林、黑龙江也如法炮制,相继成立保安会,由各该省巡抚任会长。东北三省的保安会没有提出任何反清独立的口号,只标榜“保境安民”,是三省地方当局在全国革命高潮中的从权应变措施,起到了压制人民革命和保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反动作用。革命党人为争取实现“和平独立”,曾计划由第二混成协以保安会维持治安名义派兵入城占据重要衙署,逼赵出走,结果反被赵尔巽抢占先着,东三省革命计划落空,张榕也惨遭杀害。

猜你喜欢

  • 平定李锜

    德宗时,李锜曾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等职,后转任镇海(治今江苏镇江)节度使。宪宗即位,欲削方镇,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罢李锜节度使之职使之任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之。李锜称病

  •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

  • 蒙古翰林院

    元代中央官署名。负责以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译写其他民族文字,兼掌颁降玺书。秩从二品(后曾升正二品、从一品)。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忽必烈诏令颁行蒙古新字,并规定以该种文字译写一切文字。至元八年,立

  • 时务报

    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创刊于上海,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主笔,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任撰述。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强为宗旨。石印,每期

  • 建州三卫

    明代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居住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满族,明朝时仍称女真,当时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也叫野人女真)三大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派使招谕,女真各部首

  • 赀选

    汉代选官方式之一。赀,即钱财资产。秦代家贫无行者不得推择为吏。汉承秦制,规定拥有赀产十万钱(汉景帝时改为四万钱)以上而又非商人者,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赀财,可谋得冗散官位或较低的吏职,以为升迁的阶梯,称赀

  • 小部族

    辽朝于内四部族和四大部族之外的契丹族部落与非契丹族部落中所设置的四十九个较小的部族。各小部族均按规定设司徒府,有司徒、司空等官。其下又设节度使司、详稳司以及节度使、令稳等机构与官职,以施行部族制控制。

  • 十六府

    官署合称。隋设十二卫以领府兵,另设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计四府,不领府兵。该十二卫、四府统称十六府。唐前期亦有十二卫四府之设。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将各府统称为卫,遂有十六卫之称。参见“十二

  • 许淮屯田

    曹操在许都(今河南许昌)和淮河流域的屯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军粮问题,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等人建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许都地区开始屯田,收效很大,这是民屯的开始。

  • 南匈奴内附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次年,南匈奴单于遣使至汉京师,求使者监护,愿遣侍子入朝,重修汉宣帝与呼韩邪单于和好之约。建武二十六年汉授南匈奴单于玺绶,使入居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