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白居易

白居易

【生卒】:772—846

【介绍】: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排行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出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十八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屋(今陕西周至)县尉。后历官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元和十年,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是白氏一生思想的转折点,由“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后屡经内外迁调,曾外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多有政绩。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定居洛阳直到逝世。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傅”、“白太傅”。卒谥文,世又称“白文公”。新、旧《唐书》有传。白居易为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友善,皆以诗名,时号“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直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风格平易浅近,明畅通俗,因而广为流传。存诗近3000首,是唐代诗人中数量最多的。《全唐诗》编为39卷。有《白氏文集》传世。

①范宁著。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8月出版,4.1万字。该书系统地叙述了白居易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和思想变化的过程,重点评述了白居易政治思想与文学创作中的人民性,并对他晚年思想及创作的变化作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②王拾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全书近9万字,分十节。前九节自“少年漂泊”至“优闲而苦闷的晚年”,将白氏一生主要事迹叙述一下,粗略地把白氏各个时期活动连系起来。第十节余论,对白氏政治思想、文学思想、诗歌创作的主题及艺术特色进行简洁的分析评论。作者白居易研究专家,其《白居易研究》(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出版)为建国后第一部白居易研究专著。80年代又有新成果《白居易生活系年》(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白居易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白居易选集》等。③陈友琴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全书4万字,为该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种。前言概括论述白居易诗的继承与创新。书分十五个小标题,以时间为序编排。不过白氏名篇《长恨歌》、《秦中吟》、《新乐府》、《琵琶行》都列为小标题,突出其创作成就,乃该书一个特点。④楚子编。中华书局1962年9月出版。1.6万字。为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种。全书分九篇:一、伟大的人民诗人;二、长安米贵;三、斗争的火花;四、优美动人的故事诗——长恨歌;五、大义凛然的拾遗风彩;六、使权贵失色的讽谕诗;七、文学宣言——《与元九书》;八、江州司马青衫湿;九、念念不忘人民。编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描述了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的经历、文学上的造诣及爱国忧民的伟大情操。是普及历史知识的通俗读物。⑤〔日〕花房英树著,王文亮、黄玮译,滕颖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花房英树是日本著名的白居易研究专家,有多部白居易研究著作出版。此书日文版是由清水书院于1990年8月印行的。全书以两章(仕宦生涯、思想历程)十一节的篇幅,全面介绍了白氏的一生经历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思想历程,探讨了白氏的文学个性和文学观,作者特别注重通过白氏一生创作的大量诗文来研究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读者阅读此书,不仅可以了解白氏其人和思想,而且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以及思想经历。书前有作者自撰“序”与“凡例”,书后附“作品编号的四部本卷次”、“白居易年表”。⑥陈敏杰、羊达之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为《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之一。5.2万字。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该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简述了诗人的一生,共分家世、少年飘泊、六年三登第、知无不言的拾遗、谪居江州、出守杭苏、吏隐东都、繁富的著述杰出的成就等八个部分加以描述。结构清楚,评价中肯。书后附《白居易生平大事年表》。

【生卒】:772—846

【介绍】:

唐代诗人、散文家。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排行二十二。下邦(今陕西渭南)人,郡望太原(今属山西)。卒谥“文”,后人又称“白文公”。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今周至)尉。二年(807)自集贤校理充翰林学士。历左拾遗。五年(810)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为谏官期间,屡上奏章请革弊政,由于反对宦官吐突承璀为统帅,甚至当面指摘宪宗,因此为宦官及旧官僚集团所切齿痛恨,其“唯歌生民病”之辉煌组诗《秦中吟》、《新乐府》即作于此时。九年(814)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六月,因上书论奏宰相武元衡被刺身死,主张捕贼雪耻,引起宦官及旧官僚集团不满,以越职言事罪贬江州司马。在江州,写成《琵琶引》及《与元九书》。后因好友崔群入相,乃于十三年(818)末除授忠州刺史。十五年(820)夏被召回长安,任司门员外郎,旋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及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为杭州刺史。宝历元年(825),自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再出为苏州刺史。在杭、苏州期间,兴修水利,恤贫安民,深受百姓爱戴。罢归洛阳后,由裴度韦处厚推荐,相继出任秘书监及刑部侍郎,愈感宦途险恶,乃于文宗大和三年(829)春辞职,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大和九年(835)十月,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五年(845)八月卒,葬于洛阳龙门山。

白居易为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及文学理论家,与元稹齐名,并称为“元白”,然白实胜于元。宋人钱易称“白居易为人才绝”(《南部新书》卷丙)。其诗歌具有较高之思想性与强烈之艺术感染力,且善于学习及运用民间语言入诗,音韵优美,便于歌诵,故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当时“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白氏诗歌流传至今约有三千首之多,其中主要包含“讽谕”诗及“闲适”诗两大部分,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白氏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之影响,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思想实居主导地位。其早期“志在兼济”之讽谕诗乃其文学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之实践,入仕未久所写《秦中吟》、《新乐府》及其余“讽谕诗”中之名篇,如讽刺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之《重赋》、《杜陵叟》、《黑潭龙》、《卖炭翁》、《宿紫阁山北村》,反对穷兵黩武之《新丰折臂翁》,反映妇女受迫害之《上阳白发人》、《陵园妾》、《母别子》、《议婚》、《井底引银瓶》,劝戒奢侈浪费之《红线毯》、《牡丹芳》、《买花》等,均为反映现实之名篇。尤以《新乐府》五十篇为最,不仅主题鲜明,措辞尖锐,且整体构架精巧缜密,体现叙事与议论之统一,突破“怨而不怒”之传统,描写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确系诗歌领域一大创新。“元和体”之创制亦为白氏之重大贡献。所谓“元和体”以作者个人言之,即包括其《长恨歌》、《琵琶引》等长篇歌行,《东南行一百韵》等长篇排律次韵相酬之作、流连光景之小诗,其中尤以“感伤诗”中之《长恨歌》、《琵琶引》最为著名。晚唐时,《新乐府》乃大行,如皮日休之《正乐府》,聂夷中杜荀鹤反映现实之作品,均与白氏《新乐府》之传统一脉相承。至宋代刊行白居易《新乐府》单行本《白氏讽谏》,乃唐代作家中最早之个人作品选本。然白氏《新乐府》等讽谕诗能在后世获得较高之地位,实与历代统治者之推崇有关。其余如“杂律诗”内景中寓情之《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见长之《问刘十九》等,皆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为千古传诵之名篇。白氏之作虽伤于“太露太尽”(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而语言朴直,平易近人,章法变化多端,每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常得奇”(《艺概·诗概》),“眼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张镃《南湖集》卷四《读乐天诗》),明朗、自然、圆熟,达到“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的艺术境界。其绝句好作眼前景语,风韵天成,后发展为首创《忆江南》小令,又与刘禹锡唱和杨柳枝》、《浪淘沙》,吸取当时民歌,谱写新声,于词(长短句)之发生及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诗“极高妙”(赵令畴《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愈益淡远旷达。许学夷复谓其诗“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诗源辨体》卷二八)。总之,白诗之艺术境界须千锤百炼始能臻此,世以“轻率”讥之,实不足取。明江进之《雪涛小书·评唐》论白居易之历史地位云:“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着并包囊括入我诗内。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启境,异事同功,名曰‘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白诗不但在当时为人所传诵,对后世之影响亦极深远。白居易之散文在唐代亦有甚高地位,小品文如《庐山草堂记》、《冷泉亭记》、《游大林寺序》等,清新隽永,在唐文中别具特色,对唐以后及晚明小品文有重大影响。著名文学论文《与元九书》,文字流畅生动,感情真挚,说理逻辑性极强,具有独特风格。所撰制诰、奏议尤为著名,与元稹改革当时通行之骈体制诰,而采用朴素之古文。《旧唐书·元白赞论》盛称:“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壸奥,尽治乱之根荄。”白氏诗歌在唐代已流传国外,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记载,鸡林国宰相以百金换取白氏诗一篇,商人竞相作伪。日本、高丽等国亦竞相抄贩白氏诗歌,其文化亦明显受白氏影响。如今,白居易已成为世界著名诗人之一,其诗歌已被译成多种外文,白氏之研究著作及传记相继在各国出现,其不朽作品及诗歌创作理论,不论在世界文学史或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均占有光辉灿烂之一页。

据《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白氏长庆集》原为七十五卷,系白居易生前自编,分为《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续集》五卷。后虽经兵乱,绝大部分得以完整保存。现存最早之《白集》刊本为宋绍兴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诗文完全分开,称为“先诗后笔本”。唯有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仍大致保存白氏自编原貌,被称为“前后续集本”。绍兴刊本问世以前,明马元调刊《白氏长庆集》(先诗后笔本系统)为最通行之刊本。白居易及其作品之评论与研究始于唐代,宋、元、明、清笔记诗话及其他文字材料中保存大量有关白居易之轶事记载与诗歌评语。清人卢文弨及近人岑仲勉俱曾校勘《白氏长庆集》,作出不少精湛之校语与考证,而岑氏研究之成果尤为卓越。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乃一部开创性之研究著作,为白居易及其作品研究开拓新局面。白居易诗文全集向无注本,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笺校全部《白集》及补遗诗文共三千七百余篇,采摭完备。事迹见唐李商隐《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左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及新、旧《唐书》本传。年谱有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清汪立名《白香山年谱》(罗联添有《白香山年谱考辨》)、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以朱《谱》最为详备。万曼及王拾遗、蹇长春均有《白居易传》,另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

猜你喜欢

  • 苍兕

    (—sì)传说中的一种水兽。杜甫《复阴》:“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

  • 三推礼

    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古制:天子于每年正月藉田,亲扶耒耜,来回推三次,以示劝农。见《礼记·月令》。王棨《省题诗二十一首·农祥晨正》:“千亩功将起,三推礼欲申。”

  • 不知初点人何在,只见当年火至今

    【介绍】:罗隐《长明灯》诗句。明胡震亨云:“白居易《咏老柳树》:‘但见半衰临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罗隐《咏长明灯》:‘不知初点人何在,只见当年火至今。’语似祖述,而用法一顺一倒不同。”(《唐音癸签》

  • 查元方

    【介绍】: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查文徽子。仕南唐历水部员外郎、吉王李从谦掌书记、建州通判。归宋,历殿中侍御史、知泉州。《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1首。

  • 龙牙和尚

    【介绍】:见居遁。

  • 鲁门海鸟

    《庄子》寓言故事。传说有一只海鸟飞到鲁国国都之郊,鲁国都城人认为神异,鲁侯将鸟迎入太庙,奏以《九韶》之乐,进以太牢之膳,而其鸟忧悲,不敢食一脔,饮一水,三日而死。见《庄子·至乐》。后因以“鲁门海鸟”谓

  • 同安和尚

    【介绍】:见常察。

  • 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

    【介绍】:李昌符《旅游伤春》诗句。这两句诗以暗淡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宦游途中冒雨早行时羁旅伤春的悲凉心情。

  • 李治

    【生卒】:628—683【介绍】:唐代皇帝。即唐高宗。字为善。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太宗世民第九子,始封晋王。太宗贞观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帝位。后废王皇后,立武

  • 王铉

    【介绍】:武后时人。曾任文林郎。《全唐诗补编·补逸》存残诗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