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玄奘

玄奘

【生卒】:600—664

【介绍】:

唐代高僧、翻译家。俗姓陈,名袆。通称“三藏法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乡)人。出身儒学世家,备通儒家经典。十三岁出家,游历各地,遍访名师,学习佛教经典。深感各师所说不一,经典译本不全,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太宗贞观元年(627)从长安西行,历尽艰辛,游学南亚各地,访谒名师,探索佛典和婆罗门经典。十四年(640)在印度那烂陀寺主持讲座,蜚声南亚。次年春动身回国,十九年(645)抵达长安,受到太宗召见。玄奘西行往返十九年,旅程五万里,到达一百三十八“国”,带回佛教经典六百五十七部。回国后,他组织译场,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从事译经工作,专精夙夜,不堕寸阴,直到逝世前一个月才辍笔。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字。玄奘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身体力行,译文力求切合原作,而又通俗易懂,风格精严凝重,颇具特色。又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西行取经游学所见所闻,涉及这些国家的幅员大小、都城规模、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艺术、语言、文学、货币、国王、宗教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的印度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文笔简洁生动,骈散兼行,流畅而雅致,在初唐散文中可称上乘之作。有季羡林等的校注本。其所译经典保存于《大藏经》中。其著作《会宗论》、《制恶见论》、《三身论》等,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原作已佚,今仅存《三类境》、《真唯识量》、《论五种不翻》。《全唐文》存文一卷又九篇。事迹见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卷四、《旧唐书》本传,参杨廷福《玄奘年谱》。

【生卒】:602~664

【介绍】:

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苦研佛法。感于各师说法不一,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至印度,从戒贤学习,被推为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通三藏十德之一,仅次于戒贤。后游学南北印度,声誉日隆。贞观十九年归,主持翻译佛经,并将《老子》及《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并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述其西行见闻。乃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唯识宗)开山鼻祖。《续高僧传》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5首。

猜你喜欢

  • 草书屏风

    【介绍】:韩偓作。一作《题怀素草书》。吟咏所见屏风上怀素之草书。怀素,唐僧人,以善狂草著称于世,与号称“草圣”的书法家张旭并称“颠张狂素”。诗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准确生动地展示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

  • 陈翰

    【介绍】:唐代编纂家。生卒年、籍贯不详。约会昌末、大中初官金部员外郎。乾符元年(874)为库部员外郎。又曾为屯田员外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所编《异闻集》十卷。该书收录唐传奇名篇,有散佚,可考者四

  • 韦会

    【介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武后时在世。与弟弼合撰《韦氏兄弟集》二十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作品已佚。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

  •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

    【介绍】:白居易七律《送客之湖南》颈联。青草湖,在湖北,与洞庭湖相连。“青草湖”、“黄梅雨”将客人所去之地,离别之时一并提出,又合对偶标准,可谓精工浑成,意丰语圆。二句与元稹“瘴云拂地黄梅雨,明月满帆

  • 卢骈

    【介绍】:咸通进士。曾任员外郎。《全唐诗》存诗1首。

  • 元行冲

    【生卒】:653—729【介绍】:唐代编注家。名澹,以字显。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通,尤善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迁通事舍人。景云中,授太常少卿。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固辞

  • 文武火

    用于烧煮的温火与烈火。王季友《酬李十六岐》:“炼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 咏棕树

    【介绍】:徐仲雅作。诗咏棕榈树。吴任臣《十园春秋》载:“仲雅结庐山寺,暇日睹群僧剥棕树,吟以见志云云。其负气不屈,皆此类也。”通过对棕榈树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屈于势、气概冲天的人格美,贴切而生动。

  • 柳营

    即细柳营。后用作咏军营之典。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参见“细柳营”。

  • 杨廷玉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武则天表侄,曾任苏州嘉兴令。为人贪猥无厌。为御史康訔推奏,判死刑,获赦。《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朝野佥载》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