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杨炯

杨炯

【生卒】:650—693后

【介绍】:

唐代诗人。排行七。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高宗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应制举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为薛元超表荐,任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武后垂拱元年(685),为从父弟杨神让所累,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其后,在洛阳宫内习艺馆任职。如意元年(692),出任婺州盈川(今浙江衢州)令。长寿二年(693)以后卒于任所。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四杰。炯闻之,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以为“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两《唐书》本传)然就现存作品看,成就不及卢、王。诗歌擅长五律,以边塞题材最为突出,《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表达了立功边塞、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气势昂扬,风格豪放,格律亦已比较完整。一些纪行诗篇,如五古《广溪峡》、《巫峡》、《西陵峡》等,描绘了壮丽多姿的山川景色,令人耳目一新,也可见其对诗歌题材的积极开拓。所作骈文,大多为应酬奉迎之作,堆砌词藻典故,无甚特色,就是一些较好的作品,也只是抒写个人功名未遂的伤感之情。唯《王勃集序》,记述了王勃改革“上官体”淫靡诗风的功绩,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盛赞王勃的创作,表现了作者与之同调的革新精神,颇值得重视。原有文集三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七著录《盈川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二》又著录《家礼》十卷,均已散佚。现存最早的是明万历童佩辑录编次的《盈川集》十卷(附录一卷)。以后,崇祯年间张燮又辑有十三卷本。今有徐明霞校点本《杨炯集》。《全唐诗补编》补诗二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闻一多有《杨炯年谱》,傅璇琮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生卒】:650~703、704间

【介绍】: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永隆二年(681)为太子詹事府司直、充崇文馆学士。为人“恃才简倨”,常嘲讽矫饰无实的朝官为“麒麟楦”,故不容于时。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因其从弟参与徐敬业起兵事受牵连,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执教于洛阳习艺馆。晚年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境内)县令,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新、旧《唐书》有传。有《盈川集》行世。《全唐诗》录诗33首,编为1卷,五律居多。《全唐诗补编·续拾》补收2首。炯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边塞诗,诗中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雄放。其他唱和、纪游之诗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

猜你喜欢

  • 孟匡朝

    【介绍】:开元二十六年(738)为翰林供奉。后为左拾遗、御史、左司员外郎。《全唐诗》存诗1首,误作孟匡明。

  • 挥弄

    ①抛洒耍弄。白居易《山游示小妓》:“春泉共挥弄,好树同攀玩。”②弹奏。白居易《琴》:“何须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 李梦符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昭宗时桂州刺史李琼弟。年二十余,游于洪州市井间,放荡酣饮。好事者与语,应口成诗。为镇南节度使钟传所囚禁,献诗十余首获释。不知所终。有词千余首传于江南。然作品多佚。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介绍】: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句。为人,犹平生。性僻,性情偏好、古怪。耽,嗜好、喜好。二句意谓作诗喜妙提炼诗句,不打动读者不肯罢休。表明自己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 膝下欢

    指在父母身边时的欢乐。骆宾王《畴昔篇》:“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岑参《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既参幕中画,复展膝下欢。”

  • 破镜

    ①《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山字重复相加为“出”;大刀刃端有刀环,环谐音“还”;破镜为半月形状,意指半月之期。全诗犹

  • 阳关道

    本谓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语出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后因以“阳关道”或“阳关大道”谓康庄坦途或光明的前景。

  • 羽林行

    【介绍】:王建作。《羽林行》,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又作《羽林郎》。羽林,即羽林军,皇帝禁卫军,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初置,唐代也设左右羽林军。诗描写并谴责了羽林恶少们行凶作恶、逍遥法外的种种

  • 磨镜

    相传汉代有负局先生常背着磨治铜镜的工具在吴市中为人磨镜,同时施舍药物为人治病。见汉刘向《列仙传》。后用以为咏仙道之典。刘得仁《赠道人》:“长安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 想著

    想起来,记在心上。毛熙震《木兰花》词:“对斜晖,临小阁;前事岂堪重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