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贺

李贺

①刘瑞莲著。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为《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之一种。本书简略地介绍了李贺的短暂生平及其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首先介绍了李贺所处的时代;其次介绍了李贺的生平事迹,从他的早年生活写到他从洛阳至长安的经历,写了他在长安任奉礼郎三年的辛酸,写了他客游潞州的不得志,一直写到诗人不幸早逝;然后介绍了李贺诗歌进步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成就,介绍了李贺诗歌的渊源和影响;最后小结,特别指出了李贺的局限和不足。②吴企明著。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本书简略地介绍了李贺所处的时代和诗坛状况,介绍了李贺的家世、家园和少年时代,以及遭谗落第、长安三载、昌谷闲居、南北游历直至去世的大致经历,而后对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艺术渊源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予以评述。叙述简明扼要,文字通俗易懂。

【生卒】:790—816

【介绍】:

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福昌昌谷,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孝王李亮后裔,常自称“宗孙”、“诸王孙”。父晋肃曾在蜀地为“边上从事”,后又任陕县令,与杜甫家有“姻娅”之亲。元和二年(807),贺应河南府试,因文才出众获解,有妒其才者毁之,谓父名晋肃,当避讳不赴进士举。韩愈为之作《讳辨》,支持他入京赴试,然终未及第。五年(810)春,再度入京,以门荫仕为太常寺奉礼郎,位卑职微,饱尝官场冷遇,日夕处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在京任职期间,与权琚、杨敬之、王参元、沈亚之、沈述师等人交往甚密。七年(812)春,因病辞官,怀着抑郁心情离开长安,返归昌谷闲居。翌年,为谋求出路,施展抱负,北上潞州依友人张彻。但理想难以实现,度过了三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后,于元和十年(815)毅然告别张彻,南下探视任职于和州的从兄,并先后到过金陵、吴兴、甬东等地漫游。此行,扩大了诗人的视野,他写下了不少反映江南风物的诗作。南北游历并不能改变诗人的景况,难以消除心头的孤愤沉郁,再加上体弱多病,于元和十一年(816)返回故里后便过早地离开人世,年仅二十七。

贺早慧,聪颖过人,写诗刻苦,常骑驴,背古锦囊,遇有所得,随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之,其母辄云:“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长吉诗揭露并抨击叛乱藩镇和擅权宦官的祸国罪行,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抒写自身和友朋的不幸遭遇,反对神仙迷信,宣扬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表现出诗人关心唐王朝国运、社会进步和同情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唐人赵璘因话录》评其诗“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是不符合长吉诗的创作实际的。诗人能熔铸古今,兼取众长,上攀屈、曹,追踪李、杜,出入韩门,也善于汲取汉魏南北朝乐府的营养;他又能独辟蹊径,勇于创新,从而形成其诗瑰诡奇丽、幽峭凄清的独特风貌,在中唐诗坛上别开生面。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以“云烟绵联”、“风樯阵马”、“时花美女”、“鲸呿鳌掷”喻其诗境,非常贴切。李贺好用“鬼”、“血”等字眼,常写幽凄的意境、给人阴森的感觉,某些诗句过于秾丽、雕琢和晦涩,因而宋人目其为“鬼才”(《永乐大典》卷八二三引宋祁《朝野遗事》),潘德舆还诋之为“诗之妖”(《养一斋诗话》)。长吉诗这些优缺点,都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追慕、效学其诗风的人很多,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门特标举“李长吉体”,元代盛行长吉体,宋人作词、元人作曲,还多喜从长吉诗中汲取字面。《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贺集》五卷,《郡斋读书志》著录《李贺集》四卷,外集一卷。后世刻本很多,如董氏诵芬室影刻北宋宣城本、宋蜀刻本、铁琴铜剑楼影刻蒙古本、马炳然复刻元复古堂本等。又有评注本多种,如宋吴正子注、刘辰翁评点本,明徐渭、董懋策注本,明曾益注本,清姚佺等《昌谷集句解定本》,清陈本礼《协律钩玄》等,以清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最为通行。李诗今有叶葱奇疏注,刘衍证异。事迹见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四三。有李贺年谱多种,以朱自清《李贺年谱》和钱仲联《李长吉年谱会笺》较为通行。吴企明编有《李贺资料汇编》。

【生卒】:790—816

【介绍】: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故或称其为“李昌谷”,其诗集或称为“昌谷集”。贺为唐高祖李渊叔父郑王李亮之后,非嫡系。李唐皇室以陇西成纪为郡望,故贺常自称曰“陇西长吉”、“刺促成纪人”。本欲应进士试,排挤者谓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不能应举,对他打击甚巨。后在京城做了三年奉礼郎小官,郁郁不得志,回到故乡,又到潞州求职,希图有所作为,亦不如愿。在贫病交加之中,病逝于家乡,年仅二十七岁。他是著名的苦吟诗人,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李商隐撰有《李贺小传》,称“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故又称之为“长爪郎”。新、旧《唐书》有传。现存诗240余首,有《李长吉歌诗》行世,《全唐诗》编为5卷。李贺诗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或抨击藩镇割据的罪恶,或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抒发怀才不遇的忧愤,大多都能“深刺当时之隐,切中当时之弊”(姚文燮《昌谷诗序》)。在艺术上“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杜牧《李贺集序》),刻意追求创新,想象丰富,立意新奇,辞藻瑰丽,形成了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独特风格。但某些篇章也过分晦涩难懂。

猜你喜欢

  • 云谣集

    总集。佚名编。一卷。现存最早的唐敦煌曲子词集,共收三十首。历代书目未见著录。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始发现于敦煌石室,旋为法国伯希和、英国斯坦因先后取走,写本分藏巴黎国家图书馆、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一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介绍】: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始,才。犹,还。二句谓在诗人等无数次催促下琵琶女才从船舱里出来,但还怀抱个琵琶遮了半边脸。章燮说:“千呼万唤,写其身分,不轻接人。”(《唐诗三百首注疏》卷三)

  • 顾甄远

    【介绍】: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唐末王涣有《惆怅诗》,顾也有同题之作,或为同时人。《全唐诗》存《惆怅诗》九首,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三。

  • 苏廷硕

    【介绍】:见苏颋。

  • 忆梅

    【介绍】:李商隐作。此是作者忆寒梅而有感于身世遭遇之作。作者从留滞异乡之苦,转而到寻求精神慰藉,想到寒梅先春而开,不能同百花共享春光,不禁为之怅恨惋惜,其中包含了诗人自己早秀先凋、开不逢春的身世之悲,

  • 别同志

    【介绍】:郑谷作。咸通六年(865),谷作东南游,诗作于起程时。表达了与友人分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联以景衬情,语淡情深,缠绵真挚,味之无尽。

  • 宁许

    如此,这样。陆畅《惊雪》:“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介绍】:杜甫《三绝句》其一诗句。剧,甚。食人,指群盗杀戮百姓,因将其比作虎狼,故云食人。更肯,岂肯,即不肯。二句写群盗之残忍。

  • 卢象

    【介绍】:唐代诗人。字纬卿。祖籍范阳(治今河北涿州),家居汶上(今山东泰安、曲阜一带)。生卒年不详。排行八。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张九龄执政,擢为左补阙。转河南府司录。天宝

  • 芳林十哲

    唐代沈云翔、林绚、郑玘、刘业、唐珣、吴商叟、秦韬玉、郭薰等十人的合称。十人皆有文词,咸通(860—874)中应进士试于长安,交结宦官,可由芳林门入内侍省,故称。十哲成员,《唐摭言》卷九仅录其八;《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