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本谓如不以德相待,小国就会像鹿一样去铤而走险。后以“不德将鹿”为劝当政者修德政、行教化的典故。畅当《自平阳馆赴郡
【介绍】:储光羲《答王十三维》诗句。二句描写春天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象。对仗工整,语句流畅。
【介绍】:大历年间曾应进士试。生平余事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2首。
【介绍】:李贺作。元和九年(814)秋贺自故乡入潞州依附友人张彻,途经长平时,骑马到野外访古,这里是秦将白起大败赵军、坑降卒四十万之处,他在这古战场遗址上拾到一个残断的箭头,不禁浮想联翩而作此诗,表现
指《司马穰苴兵法》。穰苴姓田氏,春秋齐人,为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其人能文能武,治军严整,曾率军大败晋、燕之师,威震天下。齐威王时使人追记昔人《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之言于其中,因称《司马穰苴兵法》。见《
见“尸素”。
《左传·宣公十四年》:“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本谓宋国不明事理。后用以指人老而昏聩。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
本领,才能。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总集。清李调元编。九十卷。编者认为五代诗有可观,当独立成编,故以三年功力,检阅群书,有五代诗辄录之,断章摘句无不收入,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全书按五代十国国别分卷;朝代国别之下,按作者官爵、
指诗文创作中在声律方面的错误。自南朝齐沈约时,文人作诗开始注重韵律,探讨声病。唐时以诗赋取士,诗文中是否有声病也往往作为决定优劣的标准。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稹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