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吕温

吕温

【生卒】:772—811

【介绍】:

字和叔,一字化光,行八。郡望东平(今属山东),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吕渭长子。新、旧《唐书》有传。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校书郎、左拾遗、侍御史、刑部郎中,后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出为州刺史,有善政。卒于任所,柳宗元刘禹锡皆有诗哭之。曾出使吐蕃,被拘经年。讲求王霸之略,善为文,著名当时。能诗,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存诗2卷。

【生卒】:772—811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郡望东平(今属山东),家于洛阳(今属河南)。排行八。吕渭子。早年随父学《诗》、《礼》,师陆质治《春秋》,从梁肃学文章。贞元初寓居扬州,返洛阳。贞元三年(787),南出襄、樊间,作《由鹿赋》。九年(793)、十一年(795)两次由长安应试失利而回,有《傅岩铭》、《登望思台铭》。十一年(795)冬游齐州历山。该年或下年,有《上族叔齐河南书》给河南尹齐抗。十四年(798)进士及第。十五年(799)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次年,丁父忧。服除,因受王叔文赏识,于十九年(803)擢左(一作右)拾遗。与刘禹锡柳宗元等交往甚密,受其推重。二十年(804),为入吐蕃副使,转侍御史。出使期间,朝廷出现永贞革新,他深以不能参与其事为憾。永贞元年(805)返京后,迁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元和三年(808),因奏劾宰相李吉甫不实,由刑部郎中兼侍御史贬均州刺史,再贬道州刺史。五年(810),转衡州刺史。所至有政声。次年卒于衡州,世称吕衡州。工文,尤长于铭赞。《成皋铭》、《古东周城铭》、《三受降城碑铭》、《张荆州画赞》、《凌烟阁勋臣颂》等,往往在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述中,显示其不凡的识见和抱负,时有奇逸之气。其他如《诸葛武侯庙记》、《人文化成论》、《三不欺先后论》等也是如此。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谓其“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气势充沛,文采赡逸,是其重要特点。亦能诗。《沧浪诗话》谓其诗胜晚唐诸人。《经河源军汉邨作》、《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闻砧有感》等较多现实内容。《刘郎浦口号》等也是传世佳作。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谓“温诗虽不及刘、柳,气亦劲重苍厚”。文集有《吕温集》十卷,原为刘禹锡编次,《新唐书·艺文志四》有著录。原集已散佚。传世《吕衡州集》、《唐吕和叔文集》等亦为十卷,系后人编成,间有他人作品。《全唐文》存文七卷,《唐文拾遗》补二篇,《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存墓志二篇。《全唐诗》存诗二卷。事迹见其诗文及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柳宗元《祭吕衡州温文》,新、旧《唐书》本传。刘德重、赵荣蔚各有文考吕温生平。

猜你喜欢

  •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介绍】:张?《夏日题老将林亭》颔联。诗写庭院萧条枯败的环境:墙头纤草低垂,水面落花漂聚。诗反映出老将退隐后消沉失意的心情,情景交融。

  • 李花赠张十一署

    【介绍】:韩愈作。元和元年(806)春,韩愈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常与功曹参军张署诗酒往还。在二月底的一个晚上,韩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张署因病未能同游,韩愈归作此诗以赠。诗歌前段着力摹写李花的情状,刻划从

  • 崔融

    【介绍】: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于乾宁中题诗于苏州昆山惠聚寺。《全唐诗》存诗1首。

  • 戴融

    【介绍】:见戴叔伦。

  • 菟裘

    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鲁隐公晚年在受到嗣君桓公的威胁后,没有听从大夫羽父的劝告杀掉桓公,只表示想在菟裘筑室隐退,结果反而被羽父支派的刺客杀死。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因以“菟裘”指隐居之地。白

  • 劳嘈

    声音嘈杂。元稹《董逃行》:“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介绍】:柳宗元作。诗人于夜半时分,听到露水坠落之声,开门来到谪居永州愚溪住所西边的园旁,望寒月东升,听泉响鸟鸣,诗借其视觉和听觉,艺术地再现了一幅空旷寂寥的画卷,抒发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抑郁孤独的心境。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介绍】: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颔联。意谓贬谪寓所距京之遥,人生坎坷之久。其愤懑不平之气溢于言外。柳州距京城长安五千余里,诗人自永贞元年(805)被贬至今(816)正十二年,故云:“六千里”、“十二年

  • 虚实对

    指对仗的两词虽词性相同,但一为实体词,另一个为非实体词。即以实字对虚词。如贾岛《病起》:“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以“身事”对实物“兰花”,即虚实对。参阅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元白

    唐代元稹、白居易的并称。二人交往甚密,唱和甚多,又都以写作新乐府和排律著称。白居易元和(806—820)中作《与元九书》谓元稹欲编其唱和诗为《元白往还诗集》,“元白”之称,始见于此。时人因并称之。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