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沈德潜

沈德潜

【生卒】:1673—1769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确士,号归愚。乾隆元年,以廪生试博学鸿词。四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左庶子、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十四年,以原品休致。高宗赐诗极多。卒谥文悫。论诗专主格律,所作平正通达,然实乏才气。有选本《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古诗源》,著有《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说诗晬语》。四十三年,徐述夔案起,以曾为徐氏《一柱楼诗》作序,夺谥,并毁墓碑。


【生卒】:1673——1769

字碻士。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1739)六十七岁中进士。历官礼部侍郎,供职南书房。加衔礼部尚书、太子太傅。以诗文得乾隆帝优遇。诗法吴江叶燮,自成宗派。曾参与校《御制诗集》。著有《归愚集》、《国朝诗别裁集》,被誉为与高启王士祯齐名。又有《西湖志纂》。乾隆十四年(1749)离休,二十年后卒。谥文悫。


【生卒】:1673—1769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确士,号归愚。乾隆元年,以廪生试博学鸿词。四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左庶子、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十四年,以原品休致。高宗赐诗极多。卒谥文悫。论诗专主格律,所作平正通达,然实乏才气。有选本《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古诗源》,著有《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说诗晬语》。四十三年,徐述夔案起,以曾为徐氏《一柱楼诗》作序,夺谥,并毁墓碑。


【生卒】:1673——1769

字碻士。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1739)六十七岁中进士。历官礼部侍郎,供职南书房。加衔礼部尚书、太子太傅。以诗文得乾隆帝优遇。诗法吴江叶燮,自成宗派。曾参与校《御制诗集》。著有《归愚集》、《国朝诗别裁集》,被誉为与高启王士祯齐名。又有《西湖志纂》。乾隆十四年(1749)离休,二十年后卒。谥文悫。


【生卒】:1673—1769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确士,号归愚。乾隆元年,以廪生试博学鸿词。四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左庶子、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十四年,以原品休致。高宗赐诗极多。卒谥文悫。论诗专主格律,所作平正通达,然实乏才气。有选本《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古诗源》,著有《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说诗晬语》。四十三年,徐述夔案起,以曾为徐氏《一柱楼诗》作序,夺谥,并毁墓碑。


猜你喜欢

  • 王琳

    【生卒】:526—573【介绍】:南朝梁末、北齐时会稽山阴人,字子珩。出身兵家,少好武,因姊妹并入梁元帝后庭,得在左右,遂为将帅。随王僧辩破侯景,拜湘州刺史。果劲绝人,倾身下士,深得兵心,元帝疑忌之,

  • 徐份

    【生卒】:549—570陵子。善作文,年九岁撰成《梦赋》。历秘书郎、太子舍人。迁豫章王主簿、太子洗马。出为海盐令,在县有政绩。性孝悌,父曾遇疾,跪诵《孝经》,昼夜不息,父病愈而止。太建二年卒。(,参见

  • 杜密

    【生卒】:?-169字周甫,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人。东汉名士“八俊”之一,与李膺齐名,称“李杜”,被太学生誉为“天下良辅”。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尚书令、太仆等职。两遭党锢之祸,第一次被免官,第二次

  • 张忠

    字巨和,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性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食灵芝丹石,修道长寿。“永嘉之乱”,隐居泰山,掘地窟为室,教授弟子。弟子受业,以形不以言,每观形而退。前秦苻坚仰慕,欲引为官,终不能屈其志。及死,追

  • 侯纶

    【介绍】:明山西太原人。正德六年进士。历官湖广副使,治政有方,官至户部左侍郎。精于《易》学。

  • 刘胡

    【介绍】:南朝宋南阳涅阳人。本名坳胡,以面坳黑似胡,故以为名。出身郡将,稍后至队主。宋文帝时为振威将军。宋明帝时历官至越骑校尉。讨蛮,无不捷,蛮甚畏之,小儿啼,语之云:“刘胡来!”便止。

  • 随何

    秦末汉初人。刘邦起兵反秦,投依刘邦。为谒者。楚汉战争时,刘邦与项羽大战于彭城,为羽所败,求人使淮南争取英布背楚附汉,他自荐出使,以利害说布叛楚归汉。项羽败死,邦当众辱何为腐儒,何以淮南王事自辩,邦乃任

  • 张祐

    【介绍】:南朝宋高平人。以吏才称于时。历临安、武康、钱塘令,有能名,为世称崇。

  • 唐龙

    【生卒】:1477——1546字虞佐,兰溪(今属浙江)人。从师章懋。正德进士。历官御史、左副都御史、兵、刑、吏部尚书。奏罢淮西官马种牛,免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百姓颂德。振济陕

  • 史嚚

    【介绍】:春秋时虢国太史。传有神降于莘,虢公命嚚等享神。嚚预言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谅德,恐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