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孟子

孟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生卒】:约前390—前305

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序《诗》《书》,言礼义,阐述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一说该书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而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生卒】:约前390—前305

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序《诗》《书》,言礼义,阐述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一说该书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而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猜你喜欢

  • 郑儋

    【生卒】:741—801【介绍】:唐郑州荥阳人,自号白云翁。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元年,举军谋越众科。拜高陵尉。兴元间,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累迁吏部郎中。贞元十六年,自河东行军司马,拜河东节度

  • 苑华

    【介绍】:元献陵人。仁宗时为沂水县尹,公廉勤慎,兴学劝农。期年,百废俱举。

  • 公孙丑

    【介绍】:战国时齐国人。孟子弟子。尝问孟子管仲、晏婴之功业,及“不动心”、“养气”之学。

  • 孙继宗

    【生卒】:1395——1479字光辅,邹平(今属山东)人。忠子,章皇后兄。官至太傅,封侯。英宗复位,有夺门功,曾监修《英宗实录》。卒赠郯国公,谥荣襄。【生卒】:1395—1479【介绍】:明山东邹平人

  • 毕众敬

    【生卒】:?-491小名捺,东平须昌(今山东东平)人。仕宋为泰山太守。宋明帝初,奉命至兖州募兵,据瑕丘,任兖州刺史。以子将获罪于宋,遂附魏。魏军入城,悔恨至数日不食。魏任为兖州刺史,封东平公,居洛阳。

  • 胜屠公

    【介绍】:西汉人。为河东守,与河东都尉周阳由争权,相互告发,当抵罪,义不受刑,自杀,由弃市。

  • 刘宇

    【介绍】:明河南钧州人,字至大。成化八年进士,任上海知县,入为御史。弘治中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正德元年进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附刘瑾,官至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瑾败,科道交章劾奏,

  • 王雄

    字元伯。历官涿郡太守、幽州刺史。为政果敢有谋,刚柔并济。

  • 郑穆

    【生卒】:1018—1092【介绍】:宋福州侯官人,字闳中。性淳谨好学,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号四先生。仁宗皇祐五年进士。为寿安主簿。神宗熙宁中,召为岐王侍讲。元丰中,出知越州。哲宗元祐

  • 李汝恢

    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十三岁时,出寻行医游历之父,历四川、广东、贵州,遍历江湖,终得父。继出寻从父,得于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