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刘坤一

刘坤一

【生卒】:1830——1902

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初办团练,咸丰六年(1856),从湘军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转战至广西,参加袁州、抚州、柳州、浔州诸役,接统刘长佑军队。赐号“硕勇巴图鲁”。官自教谕历广东按察使至江西巡抚、署两江总督。光绪中,先后总督两广、两江,帮办海军事务。中俄伊犁交涉及中法战争之时,屡上疏论战守,多被采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充钦差大臣,督关内外诸军。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之役起,与李鸿章张之洞等筹划“东南互保”。相继与张之洞联衔三次上疏,会奏变法,主张以兴学为首务,整顿变通中法十二事,兼采并用西法十一事。加太子太保。光绪二十八年卒。追封一等男爵,谥忠诚。


【生卒】:1830—1902

【介绍】:

清湖南新宁人,字岘庄。廪生。咸丰五年领团练镇压本省境内之太平军。次年,从族侄刘长佑军援江西。咸丰末,追石达开军,转战湘桂。授广东按察使。同治间累擢署两江总督。光绪初,为两广总督,旋即回任两江。中俄交涉伊犁问题及中法战争时,均上疏论外事机宜。甲午战争后期,为钦差大臣,督关内外诸军。和议成,仍回原任。二十五年,致书荣禄,反对废立。义和团运动期间,与李鸿章张之洞创议东南自保。后又与张之洞上疏请变法。卒谥忠诚。


【生卒】:1830—1902

【介绍】:

清湖南新宁人,字岘庄。廪生。咸丰五年领团练镇压本省境内之太平军。次年,从族侄刘长佑军援江西。咸丰末,追石达开军,转战湘桂。授广东按察使。同治间累擢署两江总督。光绪初,为两广总督,旋即回任两江。中俄交涉伊犁问题及中法战争时,均上疏论外事机宜。甲午战争后期,为钦差大臣,督关内外诸军。和议成,仍回原任。二十五年,致书荣禄,反对废立。义和团运动期间,与李鸿章张之洞创议东南自保。后又与张之洞上疏请变法。卒谥忠诚。


【生卒】:1830—1902

【介绍】:

清湖南新宁人,字岘庄。廪生。咸丰五年领团练镇压本省境内之太平军。次年,从族侄刘长佑军援江西。咸丰末,追石达开军,转战湘桂。授广东按察使。同治间累擢署两江总督。光绪初,为两广总督,旋即回任两江。中俄交涉伊犁问题及中法战争时,均上疏论外事机宜。甲午战争后期,为钦差大臣,督关内外诸军。和议成,仍回原任。二十五年,致书荣禄,反对废立。义和团运动期间,与李鸿章张之洞创议东南自保。后又与张之洞上疏请变法。卒谥忠诚。


猜你喜欢

  • 廉惠山海牙

    字公亮,布鲁海牙的孙子。至治元年(1321)为承事郎、同知顺州事。编纂“英宗、显宗实录”。任都水监时,疏通会通河,修筑滦水、漆水河堤,建京东闸。至正四年(1344)参与编纂辽、金、宋三史。后为河南、湖

  • 宋应昌

    【生卒】:1536—1606【介绍】:明浙江仁和人,字时祥,号桐冈。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绛州知州。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请加强海防。万历二十年,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

  • 陈刚中

    【介绍】:宋福州闽清人,字彦柔。陈祥道从子。高宗建炎二年进士。绍兴间累官太府寺丞,上书请罢冗食以裕国用。胡铨劾秦桧遭贬新州安置,刚中以启为贺,忤桧,谪知安远县,旋卒,贫不能葬。

  • 胡沐

    【介绍】:唐人。文宗大和九年,自左神策将军拜容管经略使。

  • 朱嶟

    【生卒】:?—1862【介绍】:清云南通海人,字致堂。嘉庆二十四年进士。道光间历御史、内阁学士等官。刘良驹奏银钱划一章程,曾上疏数千言议其利弊。咸丰中官至左都御史署兵、礼部尚书。卒谥文端。

  • 祁廷训

    【生卒】:924—981【介绍】:宋河南洛阳人,本名廷义,避太宗旧名而改。善书计、骑射。初隶后周世宗帐下。世宗即位,从征淮南,赐以明光细甲,令董舟师巡江界。破吴兵建功,仕岚州防御使。宋初,为安远军节度

  • 曹休

    【生卒】:?—228【介绍】:三国魏沛国谯人,字文烈。曹操族子。从操征伐,为骑都尉,迁中领军。魏文帝征吴,以为征东大将军,击破吴将吕範,拜扬州牧。明帝立,进封长平侯,迁大司马。太和二年,征吴,吴军伪降

  • 李匡威

    【生卒】:?-893全忠子。父卒,自袭其位。又常出兵攻河东、救助镇州王镕。景福二年,其弟匡筹趁其出兵之机,自署节度。匡威被迫入镇州,并图谋劫镕,反被杀死。(,参见《新唐书》)【介绍】:唐范阳人。李全忠

  • 徒单克宁

    【生卒】:?—1191【介绍】:金莱州女真人,本名习显。有勇略。通女真、契丹文字。充护卫。世宗大定初,以左翼都统镇压移刺窝斡。改山东路兵马都总管,累官左丞相。二十八年,受顾命。章宗立,拜太尉兼中书令,

  • 高层云

    【生卒】:1634——1690字二鲍。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前期进士。历官吏科给事中,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康熙二十五年(1686),上疏建议禁止大臣下跪诸王。后疏请停罢江、淮间屯田,皆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