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食不兀勒札儿

食不兀勒札儿

蒙古族传统婚俗。出自《蒙古秘史》,《元史·太祖纪》作“饮布浑察儿”。“不兀勒札儿”或“布浑察儿”为蒙古语音译,意为“羊的喉颈”。加动词“食”或“饮”即为“吃羊喉颈肉”。因羊喉颈的筋骨肉坚韧、耐嚼,且不易分离,故许婚喜宴、成婚喜宴以及婚后三天都要吃羊喉颈肉,借以象征夫妻百年好合,经久不离或永不翻悔。亦成为许婚、成婚喜宴的代词。此俗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普遍流行,王罕、桑昆父子欲以许婚喜宴除掉宿敌铁木真(即成吉思汗),未遂。流传至今不衰,并加入许多新内容。有时女方亲友故意出难题,将羊喉颈煮个半生,或在椎骨中插入坚实的小木棍,使女婿掰不开骨节,如用刀子割开,则要罚酒。除了取其坚固不离之意,亦使婚宴充满乐趣。

猜你喜欢

  • 小儿锦

    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原名“小经”或“消经”。前者是与《古兰经》等“大经”相对而言;后者是将经文加以消化之意。基本上是汉语拼音,杂有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间或有个别汉字。在部分回民、特别是在

  • 李玝

    ?—347成汉宗室、东晋官员。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孙,※李荡第五子,成汉君主※李雄侄。成汉玉衡十三年(323),随征东将军李寿攻阴平杨难敌,不克。十八年(32

  • 斗橐驼

    匈奴人传统体育活动和娱乐形式。“橐驼”又写作、“橐佗”。《史记》索隐引韦昭语:“背肉似橐,故云橐”。即赛骆驼。匈奴人每逢盛会或祭祀时举办。《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

  • 察哈尔佃齐三世

    ?—1739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人。被选定为察哈尔佃齐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坐床。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时,活佛尚年幼,由格

  • 胡里改军民万户府

    元地方政区名。胡里改,清代文献作和啰噶或呼尔哈。因设于胡里改江(今牡丹江)附近而得名(或说因袭金胡里改路名)。元初于水达达女真地所设5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治所故址皆认为在今黑龙

  • 马启西

    1857—1914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

  • 躶濮

    古族名。见《华阳国志·南中志》。系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县,后移耿马),相当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

  • 格根汗

    见“俺答汗”(1884页)。

  • 敦多布喇什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 娄昭君

    501—562即北齐神武明皇后,北齐奠基者※ 高欢之妻。鲜卑娄氏(匹娄氏,原为吐谷浑属部)。北魏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史称少明悟,强族多欲聘之,皆不肯行,而愿以私财给高欢,以娶己。及高欢起事,参预谋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