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驸

额驸

清代尚皇室之女为妻者的称号。亦译作额夫或娥夫。同汉制的驸马。其品级视其所尚公主或格格之等级为差。清太祖努尔哈赤时,皇女及贝勒女皆称格格。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以后,凡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公主,其婿为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皇贵妃以下所生女或皇后抚养之女为和硕公主,其夫为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其余,尚和硕亲王之女和硕格格者为和硕额驸,尚多罗郡王之女多罗格格者为多罗额驸,尚多罗贝勒之女多罗格格者为多罗额驸,尚固山贝子之女固山格格者为固山额驸。清太宗崇德元年,仿明制定以汉名,和硕格格为郡主,其夫和硕额驸为郡主仪宾(俗称郡马),秩视武职一品。郡王女多罗格格为县主,其夫多罗额驸为县主仪宾,秩视二品。贝勒女多罗格格为郡君,其夫为郡君仪宾,秩视三品。贝子女固山格格为县君,其夫为县君仪宾,秩视四品。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之女为乡君,其夫为乡君仪宾,秩视五品。此后,位号等级分明易辨,但格格、额驸之满语名称仍甚流行。

猜你喜欢

  • 贝丹旦丕仲美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 波拉话

    我国景颇族中自称波拉的支系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等县。以潞西县三台山区孔家寨的波拉话为例。语音特点:有22个

  • 龙桑科

    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湖广镇筸(今湖南凤凰县境内)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遇旱灾,民饥馑,而官吏督征粮款甚急,激起苗民反征粮斗争。二十二年(1543),与贵州铜仁平头(今松桃西南)苗族首领

  • 手镰

    壮、布依、瑶等民族古老的收割工具。亦称禾剪、摘刀、手捻刀。壮语称“特苡”。由远古石、蚌、竹、木片割穗工具演变而来。在手掌可握的半月形木片上,嵌一块长3厘米,宽约1厘米的铁片作刃,用来逐根逐穗地剪断稻秆

  • 阿崩布如

    见“升得”(362页)。

  • 搜山祈雨

    旧时羌族祈雨祭祀活动。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羌地夏季多干旱,祈雨成为经常的宗教活动。祈雨前必搜山,禁止上山砍柴,挖药或打猎,以示顺从天意。禁令一经公布,各寨即联合派人上山巡逻,违者予以谴责和痛殴,直至流

  • 那盖

    ?—506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吐贺真次子,※豆仑叔。豆仑可汗当政,残暴好杀,部众纷纷叛离。柔然太平八年(北魏太和十六年,492),与豆仑分道进击离异自立为王的高车副伏罗部酋长阿伏至罗,本军

  • 比西麦干

    ?—1895清末撒拉族、回族反清起义领袖。一作俾西麦干。青海循化(治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平民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马古禄班率众起义,围攻循化城,兵败,被解送兰州杀害。参见“河

  • 柔然

    古族名。源于东胡。也有“匈奴之裔”、“匈奴别种”、“塞外杂胡”等说。始祖木骨闾为3世纪后半期人,初为鲜卑拓跋部的奴隶,至拓跋猗卢(?—316)时,逃离拓跋氏,与逃亡者百余人依附纥突邻部。子车鹿会开始拥

  • 齐努温卫

    ①见“喜刺乌卫”(2182页)。 ②见“成讨温卫”(7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