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颇罗鼐

颇罗鼐

1689—1747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名颇拉·索南多达,简称颇罗瓦或颇罗鼐。藏族。后藏江孜人。幼善骑射,武艺超群。崇信宁玛教派,善理政务。拉藏汗统治西藏时期,任传事官。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受拉藏汗命率卫、藏军于达木奋力抵抗,兵败被俘,遭凌辱,后被释。五十九年(1720),配合阿里总管康济鼐,于后藏、阿里出兵响应清军,击退准噶尔军。雍正元年(1723),封台吉,任噶伦,并任仔东(审计宫),掌管并整顿财政,使被准噶尔军骚扰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同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他奉命率军驻藏北那雪,青海玉树等地,防叛军窜扰西藏。五年(1727),噶伦阿尔布巴等谋杀首席噶伦康济鼐后,其庄园亦被攻掠,亲往阿里向康济鼐之兄噶锡瓦求援,发后藏、阿里兵讨击之。次年,败阿尔布巴于江孜,围布达拉宫,执杀阿尔布巴。受命协助驻藏大臣总理政务。七年(1729),封贝子。八年,晋升贝勒。九年,颁给办理卫、藏噶伦事务多罗贝勒银印。执政期间,整顿藏政,安定社会秩序;发展西藏政治、经济、文化;设常备军,练兵设卡,捍卫边防;整修驿站;发展贸易;改善摊派差役、赋税等规定;尊重藏传佛教各派,修复各教派寺院。主持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雕刻印行,即著名之纳塘新版大藏经。乾隆四年(1739),晋封为郡王。执政19年,“克尽忠诚,实心效力”,为加强清政府对西藏之管理,促进西藏社会安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 清代边政通考

    书名。陈炳光编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出版。共20章,分两篇。第一篇叙述理藩院的执掌、官吏、机构、职责;第二篇分别叙述疆域、封爵、喇嘛封号、设宦、户丁、耕牧、赋税、兵制、边务、会盟、朝觐、贡献、俸

  • 刘文正

    1899—1939革命烈士。河北省定县人。回族。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在北洋军阀部队担任连长。1931年“9·18”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退伍。1935年受当地中共地下党员肖秉钧影响参

  • 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

    书名。 (俄)尼古拉·班蒂什一卡缅斯基撰。成书于1792年。全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叙述自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中、俄两国互派使团往来经过。后一部分为附录,主要辑录这一时期有关中俄外交关系文件。书后附有

  • 西买日

    土族语音译,意为“炒面盒”、“供献品”。土族民间交际风俗。流行于今青海互助地区。约源自元、明时期。土族招待贵宾时,桌上摆一长宽各约20厘米的彩绘木盒(亦有用圆形木盒的),内装炒面,上装饰酥油花,顶端置

  • 袁纥

    高车(敕勒)之一部。为高车六种之一。原居于漠北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掠,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孝文帝征发四镇敕勒兵攻南齐。袁纥部首领树者不愿随魏军南征,遂举兵叛入柔然

  • 东西曹

    晋代匈奴一支。又称贰城胡。匈奴右贤王曹毂(又作曹谷)附前秦苻坚。东晋废帝太和二年(367),毂死,坚分其部众为二,贰城(故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以西两万余落(即户),由长子曹玺统领,封为骆川侯;贰城以

  • 神鼓

    旧时萨满祭具。一种有柄的单面鼓。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地区较盛行。径圆不等,一般为1.5尺左右,鼓面覆以牛皮或厚纸,冒铁圈,柄上缀以铁环数个。亦有加鼓鞭者,鞭长约1.2尺,皮制。满族入关前,各家行跳神、

  • 驳泊

    珞巴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之一。亦作芦白、博博。选用一高大树运回村竖立,将藤条或绳一端拴在高10余米的树顶端,一端固定于地面,呈斜坡线。活动时男女均可参加比赛。男性攀高须在第二次起跳时双手握绳索,仰面朝天

  • 明善

    见“明禅”(1404页)。

  • 硕托

    ?—1643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礼烈亲王※代善第二子。初封台吉。后金天命六年(1621),进军辽沈,从皇太极追杀明总兵朱万良军,颇有战功。八年,晋封贝勒,参议国政。十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