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韩二个

韩二个

?—1781

清代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首领之一。青海循化(治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出身殷富。早年教农民辟山开荒,凿渠灌溉,使荒滩变良田,为群众所拥护。乾隆三十四年(1769),与※苏四十三共同领导当地伊斯兰教新教。四十五年(1780),领导新教群众向老教土司头人进行斗争,并逐渐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袒护老教,压制新教的清统治阶级。翌年正月,举众杀老教总头人韩三十八;三月,率众起义。后于攻破河州(今甘肃临厦西南)的战斗中,中炮身亡。

猜你喜欢

  • 僧人功德司

    见“出家功德司”(569页)。

  •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

  • 南木东

    西藏门巴族对外来异族定居户的称谓。门巴语音译,原意为“看天”,转意为“地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他的”。其必须得到住地群众同意并由※根保向※粗巴备案后方可留居。经济生活以打工、开垦村公有林、荒地,或借差巴

  • 纳兰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纳剌、那懒、拿懒、内兰。似由唐代靺鞨族拿姓演变而来。居咸平府境伊改河(在今吉林怀德县境,为伊通河一支流)等地。金亡北宋后,很多迁出故地,如怕鲁欢猛安迁居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

  • 阿敦侍卫

    满汉语合称。“阿敦”意为“牧群”;※侍卫(属官员),从侍卫处拨出,初隶阿敦衙门,后隶上驷院。后金(1616—1635)时代,称“阿敦虾”(※虾即侍卫)。参见“阿敦”(1198页)。

  • 阿哥

    清代皇子称谓。亦作阿格。满语音译。最初使用较普遍,不限于贵族子弟,继而仅用于近支皇族子弟,最后仅限于皇子。清制规定,皇子无爵者称阿哥,受封后始称爵号。清初设“阿哥书房”,以课皇子,雍正时诸邸停止阿哥行

  • 火烧松明楼

    白族历史故事。取材于唐代南诏王皮罗阁统一六诏的历史事件,经历代口传者不断创作和艺术加工而成,广泛流传于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彝、傈僳、回、汉等民族中。内容主要描写南诏王皮罗阁欲吞并其他五诏,以六月二十

  • 凤鼻头文化

    台湾先民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台湾中南部海岸与河谷盆地。其中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遗址为代表,故名。学者根据时间顺序和遗物特征分为三个层序:(1)印纹红陶文化层,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

  • 不里阿耳靴

    蒙古传统靴的一种。源于13世纪的蒙元时期,蒙古族利用不里阿耳人在伏尔加河畔制造的皮革(俗称俄罗斯皮)做成蒙古式靴子。皮革原料主要是马皮,少数是狼皮、鱼皮等。靴头尖而上翘,靴筒高而宽大,内可套裹腿毡、毡

  • 建明

    ①西燕慕容��年号。386年,凡1年。②北魏东海王(长广王)元晔年号。530—531年,凡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