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禧总管府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4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立规运提点所。次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与殊祥院并为殊祥总管府,旋改为隆禧总管府,秩正三品。分奉祖宗神御殿,掌钱粮出纳,营缮作辍。定置达鲁花赤、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治中、判官、经历各1员。下辖福元营缮司、普安智全营缮司、祐国营缮都司等机构。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4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立规运提点所。次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与殊祥院并为殊祥总管府,旋改为隆禧总管府,秩正三品。分奉祖宗神御殿,掌钱粮出纳,营缮作辍。定置达鲁花赤、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治中、判官、经历各1员。下辖福元营缮司、普安智全营缮司、祐国营缮都司等机构。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大兜领部而得名。原居于安阳城(今甘肃秦安县东北,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东晋太元十六年(391),被西秦乞伏乾归与高平鲜卑破多罗部首领没奕于(时为前秦苻登骠骑将
景颇语音译。解放前云南陇川邦瓦景颇族地区“山官”(辖若干村寨的世袭首领)委任管理村寨之代理人。随着“山官”辖区的扩大,难以独自管理,遂从其辖区内委任一个有威信和办事能力强的人代为处理村寨事务。授职时对
青海省方志。清李天祥(山东临番县人,曾任碾伯所千总)编撰,梁景岱(陕西三原县人,曾任西宁卫儒学教授)鉴定。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年(1707—1711)之间,故又称《康熙碾伯所志》、内容涉及今青海乐
即“丸都刻石纪功碑”(129页)。
?—185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舒穆鲁氏。历官护军校,副参领、参领。咸丰三年(1853),官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办理东路巡防,以阻太平军北伐,赏戴花翎。四年,由通州移驻良乡,后赴涿州帮同防堵。历任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八年(1410)十一月设置之喜申卫均称作希禅卫。
清军将领程凤翔率部兵进察隅的事件。清末,川边藏区土司割据。宣统元年(1909)七月,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至察木多(昌都)指挥护送川军入藏,属部新军后营管带程凤翔奉命肃清川边南境,于次年二月抵桑昂曲宗(今
蒙古语音译,意为“勇士”。又译拔突、拔都、霸都、霸都鲁、把阿秃儿、八都鲁。“霸都,华言敢勇之士”(《元史》卷162)。蒙古人以其作为贵族尊号,或赏赐征战有功将士,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九世祖
见“叱六于”(543页)。
见“哈不慎台吉”(16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