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

?—1266

蒙古国宗王。又译额里克。孛儿只斤氏。※拖雷幼子,宪宗蒙哥与世祖※忽必烈同母弟。元太宗八年(1236),授真定路八万户为食邑。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诸王翊戴蒙哥即汗位。宪宗8年(1258),蒙古攻宋,受命留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次年,闻蒙哥死讯,借监国之机遣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谋袭汗位。中统元年(1260),闻忽必烈在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位,亦于四月在和林西按坦河自立为汗。遣合刺察儿迎战忽必烈军,兵败,逃乞儿吉思。因兵溃粮乏,被迫伪降。次年,乘机袭击忽必烈戍军也松格部,逾漠南进。十一月,兵败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南部),北遁。三年,闻察合台后王阿鲁忽背己归附忽必烈,征之,破天山南北路,进占阿力麻里,大肆杀掠,引起部下不满,部众离叛,军力大减。五年,因乏兵无援,困于饥馑,被迫归降。后病死。

猜你喜欢

  • 张中

    约1584—1670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经师。又名时中,字君时,号寒山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回族。自幼研习伊斯兰教经典。曾受教于陕西临潼经师张少山。结业后,在江苏扬州、苏州等地执教讲学。明崇祯四

  • 劝人恤出痘碑

    碑铭。清代驻藏官员关于善待出痘患者及改良其死后丧葬习俗的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钦差驻藏大臣和琳撰文。碑文为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汉文全文载《卫藏通志》。内劝人勿将出痘疹者逐于旷

  • 景颇文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缅甸的景颇人也使用这种文字。创制于19世纪末。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组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合作,经

  • 察布察尔大渠

    见“锡伯渠”(2364页)。

  • 冒仔喃

    见“冒仔”(1653页)。

  • 应县木塔

    见“佛宫寺释迦塔”(1097页)。

  • 朱耶辅国

    沙陀首领。唐金满州都督※朱耶金山(沙陀金山)之子,后唐李氏先祖。8世纪初,父卒,袭金满州都督。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因吐蕃扰安西,率部迁徙北庭(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辖境约当今阿尔泰山以西、

  • 土黑勒威勒

    清初科罪之名。满语音译,“判罪”的意思。满洲统治者对官吏犯罪较轻者多采用罚银以示薄惩,这种科罪方式即系此称。天命(1616—1626)中,“定若干两银之罪”的事例见诸文献者不胜枚举。此制起由清太祖努尔

  • 苗蛮图

    图集。成于清代,绘者佚名。有几种:一为82图,有图无说;一为25图,有图有说。一种彩绘67幅,又彩绘1函2册本。又有苗民图,旧绘本1册,73幅。一为27图。名称相同,所绘各有所长。已流传海外,英、日、

  • 练镼

    古代壮族武士披挂的臂衣。用兽皮缝制成圆筒(桶)状,共4节,定形晒干后坚韧如铁。作战时,每只臂膀套两节,可防枪矛。明清时沿用之。清檀萃撰《说蛮》称:“(僮人)凡有攻掠,乃推渠长峒官,把酒赐绿熊练镼,锦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