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眉斯语

阿眉斯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阿眉斯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12万,包括台东县东北部的台东镇,鹿野、池上、东河、长滨、关山、成功、卑南等;花莲县东部的花莲市,新城、吉安、寿丰、凤林、光复、丰滨、瑞穗、玉里、富里、万荣、卓溪等乡;屏东县的满州乡和牡丹乡。分萨克扎耶、北部、太巴朗——马太鞍、中部、南部5个方言。阿眉斯语有辅音17个元音4个。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阿眉斯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中缀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动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11类。名词有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一般名词前加助词ku (主格)、nu (属格)、tu (宾格);人名专有名词前加助词t∫i(主格)、ni(属格)、t∫i和后缀—an (宾格)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指示代词有近、中、远称、格形式;人称疑问代词有格形式。形容词有比较级、最高级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一般体、进行体、完成体;陈述式、命令式、愿望式、估量式等形式。句子成份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在主语前,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宾语位于谓语之后,宾语可以位于主语之前或之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名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后,数词、形容词、指示代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前。状语位于谓语之前。补语位于谓语趋向动词之后。

猜你喜欢

  • 朝祭

    参见“月祭”(374页)。

  • 措雪康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庄园在穷结地区。家族成员在清乾隆(1736—1795)中已跻身贵族行列。重要人物有顿柱彭错,光绪十四年(1888)为米本,十六年(1890)握一方兵权,二十二年(1896)

  • 卓戈纹

    即“达戈纹”(725页)。

  • 哈剌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哈鲁所。永乐四年(1406)月设。

  • 大青山骑兵支队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组织根据193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所建立的一支骑兵队伍。配以游击战中缴获的战马,及向群众购买马匹、鞍具,训练新兵,掌握骑兵作战技术,建立骑兵支队。当时以绥中、

  • 翟成

    ?——385十六国时期反抗前秦的义军首领。中山丁零人。义军首领※翟真子(一说从弟)。东晋太元十年(385)四月,翟真自承营徙屯行唐(治今河北行唐县东北),为其司马鲜于乞所杀。寻部众杀乞,立其为主。闰六

  • 鬼章

    ?—约1091宋代河湟吐蕃大首领、唃厮啰政权名将。又名青宜结鬼章。清代译作果庄、果庄。初为唃厮啰疏族、河南(今青海黄南、甘肃甘南两藏族自治州一带)吐蕃首领溪巴温属下首领。作战勇敢,多智善谋,日渐为各部

  • 葛布

    古代越人用苧麻所织的一种细布。春秋时越国妇女所织,因其“弱于罗兮轻霏霏”而闻名于世。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曾以此奉献夫差,“吴王得葛布之献,乃复增越之封”。

  • 夏宋和议

    西夏建国初期与宋和议事件。西夏建国初期,为迫使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从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五年(1040—1042),景宗李元昊屡对宋作战,取得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3大战役的胜利,给宋朝以沉重打击。西夏

  • 小翁

    见“大翁”(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