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泥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头村,环村居民取汲焉。”今昆明北郊江头村,明代曾有阿泥人居住,村内阿泥井因居民而得名。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蒗蕖”(滇西北今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之东有“打冲河”(四川西南雅砻江),打冲河之东有“阿泥河”。《明史·四川土司·建昌卫》下称为“阿宜河”,即今安宁河,阿泥之音变。清咸丰《邛巂野录》卷7“宁远府·安宁河”下注:“凉山河,东北自阿泥来注之。”此河系阿泥人曾生息其地而得名。今元阳境的阿泥里居民亦为阿泥人。康熙《元江府志·彝人种类》、 《古今图书集成》卷1560“元江府·种人”均载该府所辖今元江、墨江等地有阿泥人。嘉庆《临安府志》载,今哈尼族聚居区红河县落恐司境有“阿泥大寨”。乾隆《开化府志》载该府所辖六诏山区有阿泥寨、阿泥人。在18世纪中叶前,四川西南大渡河以南及云南滇池、哀牢山、六诏山都称哈尼族先民为阿泥。参见“哈尼族”(1633页)。

猜你喜欢

  • 沟主

    亦称布主。壮语音译,意为“主户”、“主人”。唐宋时邕州羁縻州地区土民对土官的总称,包括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同发遣、权发遣等。因拥有辖区内全部土地、山林、河流及土民,故称。土民依附在“沟主”的

  • 色朗巴

    藏语音译,意为“大少爷”。原西藏地方政府时,※噶伦或大贵族子弟的衔位。他们一出生就有四品官的位置,到13岁时,头上便可梳髻,带金质※格乌(佛盒)。西藏地方政府一切职务先由其挑选,他们在任政府职务时,虽

  • 香日德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班禅香日德寺”、“班禅行辕”。在青海都兰县香日德镇近郊。清代前期,香日德地区之香加蒙古族,为班禅属民,该地为班禅商上堪布住牧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初建。分2处:一处为宗教活

  • 遥辇九帐大常衮司

    见“遥辇九帐族”(2371页)。

  • 尔苏语

    我国四川部分地区自称尔苏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木里,雅安地区的石棉、汉源,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2万。尔苏语分东部(尔苏

  • 合兰府

    见“合懒路”(835页)。

  • 十三万户

    见“乌思藏十三万户”(353页)。

  • 怒语音译。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对氏族的称呼。参见“起”(1842页)。

  • 牛满江

    清代水名。一作钮满河。黑龙江北岸支流,在精奇里江东,前苏联称布列亚河。本为中国境内之水,其流域,唐代为黑水靺鞨分布区,此后为女真人居地。清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

  • 候吕陵氏

    见“俟吕陵氏”(16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