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旺罗桑嘉措

阿旺罗桑嘉措

1617—1682

即五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西藏山南琼结地方之萨霍尔族的小贵族家庭。初名贡噶明久多杰旺格杰波。日喀则宗本都杜饶登之子。明天启二年(1622), 6岁由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僧众迎至拉萨哲蚌寺,认定为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之转世灵童。五年(1625),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出家,受沙弥戒,僧名阿旺罗桑嘉措。崇祯九年(1636),与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共商消灭格鲁派之敌对势力。十年,从四世班禅受比丘戒,就任哲蚌、色拉两寺座主,尽学诸多佛典。为对抗噶玛派对格鲁派的压迫,于十四年(1641)与四世班禅遣人赴青海密招固始汗率兵入藏。次年,固始汗击败噶玛派登松旺波及白利土司,征服前后藏,擒杀藏巴汗,以所得赋税献五世达赖喇嘛。同年,与四世班禅遣伊拉古克三等至盛京(今沈阳)。清顺治元年(1644),清帝遣使存问,并迎请其入京。次年建布达拉白宫,并为每年一次的“传大召”规定会期和规模。九年(1652),应召赴京,受顺治帝殊礼款待,住西黄寺。是第一位赴京之达赖喇嘛。翌年返藏,至内蒙古代噶(今凉城),被顺治帝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自是“达赖喇嘛”在西藏的宗教地位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而确立。返藏后,巩固封建农奴制度,扩大格鲁派寺院集团实力,数巡游卫藏各地,委任宗本,制定法规和服饰等级,新建大寺13所,规定诸寺庙住寺僧数、田产、农奴等,制定严格的组织机构、僧官任免、学经程度等。康熙帝即位后,每年派人携皇帝亲笔信和贵重礼品到西藏看望他和班禅,并规定由打箭炉(今康定)税收项下每年拨银5000两作为僧众赡养。康熙十八年(1679),委任桑结嘉措为第巴,主持西藏政务,自己专心潜修,从事著述。二十年(1681),派噶丹才旺击退拉达克越界者。受过系统教育,知识渊博,通晓梵文,著有各种作品21函,以《五世达赖自传——云裳》、《三世达剌喇嘛传》、《四世达赖喇嘛传》、《大昭寺志》及《西藏王臣史》等为最著名,传播甚广。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布达拉宫涅槃。

猜你喜欢

  • 王阿永

    见“都掌蛮”(1816页)。

  • 堪穷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四品僧官职位名。相当于四品俗官。大多是贵族子弟在僧官学校“孜洛布扎”受一定时间训练后,先任“孜仲”,再升任宗本或各处局副职,后可升此品级。如仲译钦波(大秘书,译仑之主管僧官)即

  • 慧成

    ?—186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戴佳氏。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1840)累官署理藩院左侍郎。二十一年,充殿试读卷官,与大学士王鼎赴河南查办祥符决口事。二十二年,署东

  • 赛屿

    1697— 1795清代回族诗人。字琢庵,号笔山,又号梦鳌山人,云南石屏人。元平章赛典赤·赡思丁后裔。3岁而孤。雍正七年(1729)中举,乾隆十七年(1752),任四川珙县知县,赐进士,以德义化民。在

  • 无垢净光舍利塔

    俗称塔湾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辽宁沈阳皇姑区塔湾。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由沈州邑人李宏遂等发愿兴建。为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通高近35米。塔基为须弥座,周嵌石条,上下边缘为莲瓣形

  • 喇嘛营官

    清代驻西藏边界的藏族喇嘛官员。边缺、大缺、中缺、小缺各营官内均有喇嘛补放之营官。各层喇嘛营官不给顶戴,缺出,以喇嘛补,多系达赖喇嘛随侍之人,如仍在达赖喇嘛前服役,勤劳年久,不能远离,由驻藏大臣另派员,

  • 思陀甸长官司

    明清哈尼族土司之一。明洪武十七年(1384)后以府改置。因治所置于思陀(又作思他,即今云南红河县西南思陀),故名。辖境东至落恐乡界10里,南至元江直隶州界50里,西15里,北10里交元江界;其地今属云

  • 辽宣宗

    见“耶律淳”(1304页)。

  • 宣政院使

    元代职官名。宣政院长官。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定制。初置院使2员,秩从一品,下置同知、副使等职,辖吐蕃各宣慰使、都元帅并辖内各路之释教总统、总摄等僧官。至大初(13

  • ①亦作蕃。党项族称。党项语音“弥”或“名”。西夏党项人自称“番人”。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撰的党项语文和汉语文双解词语集名为《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称为“番文”,西夏文大藏经称为《番大藏经》。 ②中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