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敦

阿敦

①满语音译,意为“牧群”。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六年(1661—1677),禁中设“阿敦衙门”,由御马监改称,即上驷院前称;辖以“阿敦昂邦”,即后称“上驷院卿”,正三品,2员,掌御马等牧养、管理、使用诸政令。该衙门坐落在东华门内三座门北侧,隶内务府。上驷院御马、仗马、备祭堂子马、花马、驽马、盛京听差马、关口外牧场马等,各有其用,皆分群(厩)牧养。牧丁之上辖以牧长,满语称“阿敦达”,武职七品,有单、双俸之别,上驷院内阿敦达,食双俸。又上驷院续设“阿敦侍卫”,多时达21员,掌值班为提供御用之马及试骑、选用御马。凡该班者,日以同毛色御马4匹,停放内廷禁门景运门外箭亭南侧,备皇帝需用时顷刻可得;若帝王移驻圆明园时,则日以6匹停放于大宫门之右。每年冬春,令于大内备选马中试骑,驯顺者以充御马,否则以归入驽马群。凡于关口外诸牧场阅选御马,亦必会同该牧群阿敦达而为之。 ②(?—约1621)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弟。随身侍卫。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编组八旗,隶努尔哈赤所属正黄旗,代“总其兵”。国人以“阿敦阿哥”称之。家资富庶,属有农庄(即农幕)。为人聪慧,机智多谋,识蒙古文。后金内政外交,无不佐理。天命四年(1619),萨尔浒大战后,朝鲜国书信往来,亲自审理;太祖立嗣,亦探其意。因参与大贝勒代善与四贝勒皇太极争权斗争,以扰乱国政罪被囚,卒于狱。

猜你喜欢

  • 茶马田地

    又称军马田地、军马田。明代西北地区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及西宁三卫“纳马之族”(向中央王朝交纳马匹的民族)所垦牧的田地。按政府规定,这些土地可以马代赋,只纳马,不纳粮,不出差科,不编入

  • 锡兀楞格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意为“审判”。汉译作“首领”。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首领,是各台吉门下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即主要协助汗、王、台吉等领主处理本部事务,亦可作为使者处理外部

  • 郑仁旻

    889—926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长和国第二代国王。又作郑曼、郑文、郑仁文、郑仁明等。白蛮(白族先民)。郑回第八世孙(郑回本为汉族,其后裔融入白蛮),※郑买嗣子。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一说开平三年)

  • 公哥儿监藏班藏卜

    1310—1358元代乌思藏高僧。顺帝帝师。出身于萨加款氏家族。其两兄曾先后任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明宗,文宗六朝帝师,权势极盛。其受封镇国公、国师。至顺三年(1332)至大都(今北京)。元统元

  • 洁山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左右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位于七河流域一带。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 关市

    汉与匈奴在边地的互市。始于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汉高帝九年(前198),遣刘敬奉宗室女妻单于,结和亲后,即通市。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因战事一度中断。景帝五年(前152),复市。

  • 傣文贝叶经

    西双版纳傣族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写的傣文佛教三藏经。贝叶系以棕榈类木本植物贝多罗树的叶子制作而成。贝叶经的制作工序较复杂,先将贝叶7—8张叠在一起,用石覆压几天,取出用圆竹棍滚压,使其平滑,然后再压几天,

  • 乌里雅苏台北路台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共九台。从乌里雅苏台城90里至楚布哩雅,100里至柯尔森赤楼,90里至鄂博尔乌拉克沁,100里至阿鲁乌拉克沁,120里至爱拉克诺尔,80里至察普坦,90里至塔木塔拉海,100里

  • 三宣六慰

    明代滇西南九个重要土司的总称。“三宣”指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六慰”指缅甸、孟养、八百大甸、车里、木邦、老挝六宣慰使司。先后置于洪武十九年(1386)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之间。参见各条。

  • 於陆王

    晋代匈奴官号。为十六王之一。分左右。位在左右奕蠡王(汉代称谷蠡王)之下,左右渐尚王(汉代称渐将王)之上。为单于辅臣。皆由单于子弟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