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日布恩出
赫哲语音译,一作“考日本楚”,意为“狍皮头帽子”。过去内蒙古、黑龙江省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等族猎民狩猎,皆习戴狍头皮帽作伪装,然各族称呼和制作不尽相同。赫哲人的制法:打到狍子后,剥皮时将头皮完整地剥割下,晾干后鞣熟,将眼睛、耳朵空处缝补得与原样相似,再用狍腿皮做一对帽耳缝上,以貉或狐尾毛皮作帽沿,即成。平时戴之可御寒,进山打猎戴着远看似狍子,便于接近野兽。
赫哲语音译,一作“考日本楚”,意为“狍皮头帽子”。过去内蒙古、黑龙江省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等族猎民狩猎,皆习戴狍头皮帽作伪装,然各族称呼和制作不尽相同。赫哲人的制法:打到狍子后,剥皮时将头皮完整地剥割下,晾干后鞣熟,将眼睛、耳朵空处缝补得与原样相似,再用狍腿皮做一对帽耳缝上,以貉或狐尾毛皮作帽沿,即成。平时戴之可御寒,进山打猎戴着远看似狍子,便于接近野兽。
?—1652清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姓纳喇氏。世居叶赫,叶赫部长※金台什同族。叶赫部败亡后,来归,隶三贝勒莽古尔泰。后金天聪元年(1627),改隶敖汉部长索诺木杜棱。九年(1635),首于法司,言莽古
金将领。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猛安人。女真族。夹谷氏。明昌五年(1194)进士。由泰州防御判官,累官刑部主事,改蓟州副提控,驻军大名(今河北大名县)。迁翰林待制,为宿州提控。率部镇压山东反金起义军
沙俄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习称《瑷珲条约》。清咸丰八年(1858),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黑龙江省爱辉)签订。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
古代壮族土官婚俗。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宋、元、明、清时,壮族土官婚娶,盛行新郎到新娘家举行婚礼之俗。届时,女方父母为其女在距村五里外盖一草屋,称为“寮房”,然后敲锣打鼓,把新郎和新娘送进“寮房”,
古代蒙古社会禁忌之一。蒙古人素敬火,视之为幸福和财富的赐予者,是纯洁的象征,可祛除不祥,是每家每户的保护者,故视火为神圣,禁止用刀触火,用刀到锅中取肉,或在火旁用斧头砍物。认为这样火就不会熄灭,故凡违
1894—1946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字普慈,经名穆罕默德·尔买勒。甘肃卓尼县人。回族。父正隆,为中国伊斯兰教的一大教派——西道堂创教立业元老之一。幼承家学,皈依西道堂。年长善言词,长于理财。191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因靠近明设马市广顺关(俗称南关),故又称南关。“哈达”满语意为“山”。因分布于今辽宁省西丰县哈达河畔(今小清河),故名。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今呼兰河
拉祜语音译,意为“放工”。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雇工的称谓。雇工分长工(拉祜语称“卧结”,意为“奴仆”)和短工(拉祜语称“戛八”,意为“帮工”)两种:长工除与主人一道参加农间劳动外,还要担负砍
?—1872清朝大臣。蒙古文学家。蒙古镶红旗人。石尔德特氏。字芝生,号西樵。初在杭州驻防。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改庶吉士。十三年,授编修,擢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二十四年(1844),升光禄寺卿、
即“牛满江”(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