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祖同
近代文史家。字寿孙,笔名殷尘。上海市人。回族。祖籍浙江嘉兴。幼好文史,聪敏过人。有志于甲骨之学,尤精拓墨,10余岁即与章太炎谈论殷墟甲骨,为章所折服。1936年东渡日本,专研甲骨文,协助郭沫若完成《殷契粹编》。抗日战争爆发后,归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图书馆工作,1955年8月去世。著作有《殷契遗珠》、《龟卜》、《流沙遗珍》、《金山卫访古记》、《殷契卜辞讲话》、《台湾的高山族》、《郭沫若归国秘记》等。
近代文史家。字寿孙,笔名殷尘。上海市人。回族。祖籍浙江嘉兴。幼好文史,聪敏过人。有志于甲骨之学,尤精拓墨,10余岁即与章太炎谈论殷墟甲骨,为章所折服。1936年东渡日本,专研甲骨文,协助郭沫若完成《殷契粹编》。抗日战争爆发后,归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图书馆工作,1955年8月去世。著作有《殷契遗珠》、《龟卜》、《流沙遗珍》、《金山卫访古记》、《殷契卜辞讲话》、《台湾的高山族》、《郭沫若归国秘记》等。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又作叱吕引、叱吕勤,简译作俟吕或叱吕,误作侯吕或候吕。源于东胡鲜卑,首领称“大人”。其一支5000余户在拓跋什翼犍时(338—376年在位)由首领渴侯率领投鲜卑拓跋氏,世代在
见“普剌”(2289页)。
清代文献对部分高山族称谓。泛指居于凤山县(今属台东县)南境瑯峤山中的高山族。共有“番社”18个,分布在深山密林或险阻溪岸。善用镖枪、竹箭,主要以狩猎为生,种植少量芋薯为副食。《番社风俗》云:“瑯峤生番
敕勒之一部分。4世纪末5世纪前期,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屡征漠北,将敕勒(高车)迁入今内蒙古及山西、河北北部。居住在六镇(武川、怀朔、沃野、柔玄、怀荒、抚冥或谓御夷)稍北、漠南一带的敕勒部落,称北部敕勒。
参见“哈思户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1645页)。
详见“塘波且万户”(2312页)。
官名。①宋代禁廷置侍卫司。 ②清代宫廷置侍卫处。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内,选材武出众者授之,以备随侍、宿卫。顺治(1644—1661)间,设一等侍卫60人(武职三品)、二等150人(四品)
古城镇。唐《蛮书·卷七·云南界内途程第一》:“台登城,……泸水从北来,至曲罗萦回三曲。每曲中间皆有磨些部落。”城为今冕宁县之泸沽镇。在盐源之东雅砻江“萦回三曲”内,唐时有磨些(纳西族先民)部落分布。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喀鲁哈河,东至布尔胡库克阿萨克图,西接额尔得尼陀罗海,南至得尔素图多奎,北抵巴颜额尔克图。有佐领3。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从弟巴朗率属来归
①唐初回纥“内九姓”中的氏族之一。一作药罗葛。世为巨族。自7世纪初年始,回纥兴起后的诸首领※特健俟斤、※菩萨、※吐迷度、※婆闰、※比粟、※独解支、※伏帝匐、※伏帝难、※承宗、※护翰等,以及744年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