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八梯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四川重庆市中区十八梯(今名中兴路)。系明成化十五年(1479)河南侍郎马文升(回族)谪戌重庆卫时,主持修建。清乾隆时期(1736—1795)来自江南之该坊穆斯林,在此举行沐浴盛典,兴旺一时。1939年遭日寇飞机炸毁,1942年重修,门易北向。寺依山而立,大殿雄伟壮丽,为阿拉伯式园顶建筑。现存明嘉靖年间所制青花大香炉,上有阿拉伯文,乃书法之精品,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设于此。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四川重庆市中区十八梯(今名中兴路)。系明成化十五年(1479)河南侍郎马文升(回族)谪戌重庆卫时,主持修建。清乾隆时期(1736—1795)来自江南之该坊穆斯林,在此举行沐浴盛典,兴旺一时。1939年遭日寇飞机炸毁,1942年重修,门易北向。寺依山而立,大殿雄伟壮丽,为阿拉伯式园顶建筑。现存明嘉靖年间所制青花大香炉,上有阿拉伯文,乃书法之精品,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伊斯兰教协会设于此。
清初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师范长子。顺治十六年(1659),袭父临洮卫指挥使职,管理土司事务。任职不久,病卒。
见“三娘子”(50页)。
蒙古汗国政区名。元太宗于乙未岁(1235)建(一说建于太宗五年,1233)。治所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或说在前苏联乌苏里斯克(即双城子)相对的克拉斯诺雅尔山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境;有说为今辽宁开
1880—1960近代著名企业家。字庆纶。江苏省南京市人。回族。幼入私塾,稍长在钱米店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湖北汉口在“义盛成鞋帽店”当管帐先生,三十二年(1905)任“义盛成广货店”
蒙古族的白毡。蒙古语音译。始见于《蒙古秘史》。蒙古族尚白,故以白毡为尊贵,用于典礼和祭祀。大汗即位时,众人奉大汗夫妇于白毡上,欢呼叩拜,如贵由、海山等即位,均坐于白毡上。乃蛮部的塔阳汗祭祀王罕时,将其
元代专习蒙古文字的学校。世祖至元六年(1269)颁行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后,于诸路置蒙古字学。由中书省定学制颁行。选诸路府官子弟入学受业,路2人,府、州各1人,亦择优选民间子弟入学,上路30人,下路25人
元朝十四道牧地之一。世祖忽必烈时期建置,隶太仆寺。典掌御位下、大斡耳朵马匹。地在贝加尔湖以西,安加拉河、勒拿河上游。以其地居火里(又作豁里)、秃麻(又作秃马惕)部人,故名。太胜忽儿曾执掌其事。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上、下阿拉克硕2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子曲河南北。东界扎武、苏尔莽,北接迭达、玉树,南抵囊,西临格吉麦马。有百长12员,属民500余户,多畜牧帐居。信奉喇嘛教黄、红
见“伯言儿”(1090页)。
1061—1113金康宗。字毛路完。女真完颜部人。金世祖※劾里钵长子。辽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金穆宗卒,以世祖嫡长子承袭节度使,继任联盟长。翌年,以高丽来伐,使石适欢破之。为向苏滨水(今大绥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