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托克

鄂托克

①明代蒙古的社会、经济单位。亦译鄂拓克。蒙古语音译。一说由粟特语演化而来,并出现在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的各种方言中。明代,作为经济实体、社会组织和领地的名称,普遍存在于东西蒙古。范围和大小相当于元代蒙古的千户。由地域接近又有近亲关系的亲族集团组成,有固定的领主、属民和领地范围。每个蒙古人都必须加入一定的鄂托克,不许逃亡或投靠其他鄂托克。其首领一般称为宰桑,总管本部的一切事务,向属民征收贡赋(阿勒巴),征调差役和兵役,亦负有保护本部属民的责任,战时领兵作战,并听从上一级万户领主的调遣。属民在其领地范围内放牧,向领主缴纳贡赋,并服兵役和差役。由鄂托克壮丁组成的军队称为※和硕(旗),参加万户的出征或防御敌人的袭击,武器装备由属民自备或联户承包。起初和硕只作为军事组织,后来与鄂托克互相通用,最后代替了鄂托克。鄂托克内,以户为最基本单位,然后又组成十户、二十户、四十户和百户。二十户长称收楞额,四十户长称得木齐,百户长亦称宰桑,由鄂托克的首领任命。各级组织除了征集赋役、筹备武器装备外,有相互济贫的义务。由若干鄂托克组成兀鲁思(军事上叫土绵,即万户),东蒙古六万户、西蒙古卫拉特(瓦剌)四部均由数量不等的鄂托克组成,如“十二鄂托克喀尔喀”、“察哈尔之八鄂托克克什克腾”、“永谢布之七鄂托克喀喇沁”等。所谓“十二土默特”(土默特万户),也就是土默特十二鄂托克。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后,由诸子孙(台吉)分别接管了六万户的诸鄂托克。入清,鄂托克演变为旗。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名称源于此词。 ②见“敖赫达”(1795页)。

猜你喜欢

  • 北周宣帝

    见“宇文赟”(899页)。

  • 梁后

    ①(?—1085)西夏毅宗皇后。宋朝人。本为李元昊国舅没藏讹庞子媳,与毅宗李凉祚私通。闻讹庞父子密谋欲杀谅祚,密告之。奲都五年(1061)四月,诛讹庞父子,九月入宫册后,生子秉常,乾道元年(1068)

  • 俟利弗

    见“俟利发”(1690页)。

  • 也摄丹丕嘉灿

    即“伊希丹毕坚赞” (812页)。

  • 王崇名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

  • 护甸

    旧时白族农村对农田和庄稼的守护措施。白语称“捂赕”。主要流行于大理喜洲一带。白族农村最初由同姓家族聚居于一起,并耕种周围土地,每户耕地多少不等,或自有,或佃种,但各村界线分明。自栽秧时起为保护本村的水

  • 车鹿会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二代首领。约为拓跋猗卢(307—316年在位)时代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木骨闾子。父卒,聚众自成一部,称柔然,自为部帅,脱离纥突邻部,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岁贡马畜貂皮等。冬率部入牧

  • 斡本

    见“完颜宗干”(1155页)。

  • 蒙疆联合委员会

    日伪政权。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前身。1937年11月22日,在日本侵略军操纵下,由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和伪※“晋北自治政府”合并而成。委员会设在张家口。所辖地域包括绥远、

  • 长脚

    明弘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乜富架”(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