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公”(493页)。
清代爵位名。满语音译“和硕”意为“四方之方”、“楞”,四角之“角”,“贝勒”源于金代官爵“勃极烈”之汉文异写,意为“高官”;“和硕贝勒”即一方之高官。明代“建州三卫”和“扈伦四部”等有地位的大酋长,多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青海王旗。雍正三年(1725)置。多罗贝勒朋素克旺札勒受封札萨克,掌旗务。下设8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布喀河(今布哈河)南岸。东至北末
波斯语音译,义为“羊毛织品”、“长毛呢”。《元史·舆服志》:“速夫,回回毛布之精者也”。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元代为制作※天子质孙服的原料之一。参见“质孙宴”(1467页)。
伊斯兰教世界征收的一种赋税。又译哈拉哲。原指费用开支等。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被改为数额为10%的固定捐税。但在实际征收中有时高达12%。清军收复南疆后被废除。
1914—1955近代文史家。字寿孙,笔名殷尘。上海市人。回族。祖籍浙江嘉兴。幼好文史,聪敏过人。有志于甲骨之学,尤精拓墨,10余岁即与章太炎谈论殷墟甲骨,为章所折服。1936年东渡日本,专研甲骨文,
①中国古代对南方僚人的别称。时亦用以通称南方少数民族。参见“僚人”(2254页)。 ②畲族名称出现于史籍之前,活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畲族先民用此相称,如《云霄厅志》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
?—1311元朝宗王。又译牙忽秃、雅忽秃、押忽秃。蒙古孛儿只斤氏。※拖雷曾孙,薛必烈杰儿之子。年十三岁,袭祖父※拨绰职统军。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从北平王那木罕北征,拒叛王昔里吉诱胁,不从叛。
元代古迹。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古长城居庸关之云台。元至正二年(1342),顺帝北巡至居庸关之南关内,传谕发内帑于云台上营造佛塔,至五年(1343)竣工,举行隆重庆赞仪轨。云台以汉白玉铺砌,上建石砌佛塔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四世”(18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