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垅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源自帕主派。宋淳熙七年(1180),达垅塘巴·扎希贝在拉萨北部之达垅地方建达垅寺,立派收徒,因以为名。该派僧人以戒行严整著称。该寺第九任堪布扎希贝考(1359—1424),曾被明成祖封为“国师”,赐印册。该寺壁画很有价值,其画及梵藏文题记,法国藏学家郝孜尔已研究发表。该派在康地区的主寺为类乌齐大寺,1276年建。
藏传佛教教派。源自帕主派。宋淳熙七年(1180),达垅塘巴·扎希贝在拉萨北部之达垅地方建达垅寺,立派收徒,因以为名。该派僧人以戒行严整著称。该寺第九任堪布扎希贝考(1359—1424),曾被明成祖封为“国师”,赐印册。该寺壁画很有价值,其画及梵藏文题记,法国藏学家郝孜尔已研究发表。该派在康地区的主寺为类乌齐大寺,1276年建。
刚脱离动物界且学会制造最简单工具的原始人之共同体。亦称原始群团、原始游群,简称群。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人类社会的产生,终于氏族公社的形式。童年时期的原始人类,只有简单音节语言,用粗制木棒和石块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丹吉楞”。因位于贺兰山南部山谷中,与福因寺相对,故又称“南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阿拉善旗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置建。弘历赐额。为该旗最大寺庙。相传同治(1862—1874)初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参见“俍人”(1687页)。
清代新疆塔尔巴哈台地区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驻雅尔城(前苏联境内乌尔扎尔)。因冬季雪大,交通困难,三十一年迁驻楚呼楚(今新疆塔城)。下设协办领队大臣、专理游牧领队大臣各1名,专管东、西
壮族长篇英雄史诗。流传于广西桂中、桂南、桂西等地,尤以红水河流域为最盛。原为“方块壮字”手抄本,有数千行之多,不分章节,七言腰脚韵体。整理翻译为汉文后分为《吞珠》、《斗奸》、《当王》、《压日》、《赶山
部族名。满语意为“狂野之人”。又作巴拉玛,巴懒尼雅玛。先世为明代女真人,原居拉林河、阿什河,蚂延河及第一松花江一带。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为躲避兵役,纷纷逃入深山,集聚在张广才岭西麓定居。不入旗籍。旗人
古族名。参见“月氏”(373页)。
古代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称谓。有人根据《文献通考》、《景泰云南图经志》及《滇考》等记述,认为“寻传”可能是“寻傅”之误。唐代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和以东,包括部分川西南地区。当时尚无农桑,采摘薏苡、野果以
见“罕答河卫”(1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