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赶年

赶年

土家族民间节日。亦称过赶年。流行于鄂西、湘西、黔东北及川东南等土家族地区。每逢农历除夕前一天(腊月二十九日,小月二十八日),举行盛大节庆活动。相传古时土家村寨遭敌人进攻,时值春节前夕,遂提前一天匆忙过年,次日反攻敌营,获胜而归,又行节日娱乐活动,后世遂形成过两次年的风俗。又传,明代倭寇犯边,朝廷征调土家族子弟出征,恰逢除夕前一日,遂提前过年,后沿其例。节日中在野外阖家野炊,食※甑子饭与※合锅菜,以示纪念。又在神龛、大门、堂屋、柱子等上面插上腊梅与松柏枝条,表示在野外过年之意。节期中举行※摆手祭典、祭祀土王、天王、※赶仗、走亲串戚、集市贸易及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行期15天,至正月十五日结束。

猜你喜欢

  • 好儿趁

    明代东蒙古部名。亦译作“火儿慎”、“尔慎”、“好陈”等,均为蒙语“科尔沁”的音译。源于蒙元时期的※“豁儿臣”(火儿赤),意为“带弓箭的人”。初为成吉思汗带弓箭的侍卫,元代为怯薛执事之一,成吉思汗弟哈撒

  • 老舍

    见“舒庆春”(2261页)。

  • 蒙古腰带

    见“不薛”(269页)。

  • 纥突邻部

    鲜卑部落名。亦作纥豆陵氏,或误作纯突邻部。原称没鹿回部,窦姓。游牧于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首领称“大人”、“长帅”。与纥奚部世同部落。北魏始祖拓跋力微初立时(220),因败于西部,曾投

  • 多沙阿波起义

    云南红河地区哈尼、彝、傣、苗、汉各族人民反土司斗争。1918年,在云南猛弄(今元阳县境)和猛丁(今金平县境)两土司境内,爆发的以哈尼族为主联合各族农民、农奴反土司的武装起义。先是,因各族人民不堪土司的

  • 君基太一神

    契丹民族所信奉的一种福神。《辽史·国语解》释:“福神名。其神所临之国,君能建极,孚于上下,则治化升平,民享多福。”《太祖纪》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年(915),“君基太一神数见,诏图其像。”太一神源于

  • 云接寺塔

    见“摩云塔”(2526页)。

  • 刀典

    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暹答子。以同父异母兄刀更孟袭为宣慰使后暴虐杀戮,恐祸及自身,遂起事,放逐更孟于景逢。永乐十三年(1415),更孟被缢杀后,次子刀

  • 出伯

    元朝宗王。又译术伯、术白。蒙古孛儿只斤氏。察合台汗国※阿鲁忽汗之子(一说作伊儿汗旭烈兀之孙)。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赐银印。率本部蒙古军及探马赤军捍西陲,御海都、笃哇叛军,置营于甘州,兼领瓜州、

  • 归仁铺

    古地名。在今广西南宁市北郊三塘地方。为侬人(今壮族先民)居地。属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市)。北宋皇祐五年(1053)正月,※侬智高起义军与宋将狄青大战于此,侬军大败,史称“归仁铺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