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赤德松赞兴佛盟书

赤德松赞兴佛盟书

又作桑耶寺兴佛盟书。赤德松赞执政之时(798—815年),在今拉萨河下游建噶琼多吉英寺之后,决心在吐蕃永世弘扬佛教。为此召集王妃、小邦王子、宰相钵阐布及各级文武大臣共同盟誓兴佛。所立盟文以金字写在磁青纸上,储于合金(颇罗弥)箱内,其原本存桑耶寺,有附本录用。兴佛盟文称“世世代代永不毁灭佛法”,“任何时候均信守遵行盟文。”并规定赞普年幼即需以佛僧大德为“善知识”,学习佛法,至亲政时止。又规定从寺院中选出“世尊之宗师,”执行诏令,掌管寺院,并委任为善知识。而寺院僧人“不得为他人之奴,不得强行征税,不得随俗而受诉讼。”又申明供养三宝“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抛弃。”盟文最后由盟誓者署名为证。盟誓者共86人,有王妃、小邦王子、钵阑布、大论、囊论、悉南纰波(外相)、王侯、将军、外臣(纰论)、及高级尚论、讬等官员。此盟文对研究吐蕃佛教及吐蕃官制等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 伊罕河卫

    见“亦罕河卫”(873页)。

  • 望蛮

    古族名。唐代居于永昌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佤族先民,至今还有一些佤族自称望的。当时他们居于山林,除狩猎、采集外,还从事原始刀耕火种农业和饲养家畜。

  • 靖州直隶州

    行政区划名。清置。北宋改诚州置靖州,治所在永平县(今湖南靖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后复为州。清康熙三年(1664),以直隶州属湖南。雍正五年(1727),割天柱隶贵州黎平。州领县3:会同、通道、绥宁

  • 勃利州

    地方政区名。①唐开元十年(722)置。“勃利”即“伯力”同音异译,治所在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处东岸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旧说其地在今松花江下游以东的倭肯河上游。是年,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朝唐(《册

  • 火占

    即“俱战提”(1888页)。

  • 青龙河

    河流名。滦河支流。位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发源于喀喇沁左翼旗西之吉尔岱山。会布喇图河、陶金图河,南流会汤图河,西北流入滦河。清代迄今,沿河为蒙古族游牧之地。

  • 佛妆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妇女中流传的一种化妆术。据《契丹国志》:“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此黄物指栝楼(又写作蒌),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鸡肋篇》明载:“其良家士族女子……冬月以括(应为栝)蒌涂面,

  • 视连

    349—390晋代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碎奚子。自幼廉慎有志性。晋太元元年(376),父忧死,嗣立。为悼念其父,不饮酒不畋猎达7年,并委政事于将臣。以直接受西秦威胁,于太元十五年(390)向西秦遣使

  • 齐巴克雅喇木丕勒

    ?—177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成衮扎布长子。乾隆十二年(1747),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命在乾清门行走。十六年(1751),授副盟长。十九年(1754),与赛音诺颜

  • 汉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汉人、渤海人民事制度的称呼。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沿袭汉官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