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赛德语

赛德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赛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5千。居住在泰耶尔人住地的东南方,包括花连县秀林乡、万荣乡,南投县仁爱乡合作、精英、春阳、南丰、互助等村。分雾社、春阳、合作3个方言。雾社方言分布在南丰村和互助村;春阳方言分布在春阳村;合作方言分布在合作村。赛德语有18个辅音:pb m t d n l r ts s k g x q h j w。有5个元音:i e ao u。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塞德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前缀有ha-、ku-、kunu-、mu-、muk-、mugu-、nu-、pa-、pu-、su-、 suku-、 ta-、 tege-、 tunu-等。中缀有-um-、-un-,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后缀有-i、-an、-un等。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有主格、属格形式,前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土官

    ①古官名。《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神后土”注:“后土,亦颛顼氏之子,曰‘黎’,兼为土官。” ②元代设于川、滇、黔、桂、粤、湖广、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择其首领任之。分文武职。武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

  • 戴辣

    契丹语,意“烧甲”。契丹族对“小春节”(十月十五日)的称谓。每年十月,契丹五京进奉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各1万副,至十五日,将其堆垛,契丹皇帝率臣僚望祭木叶山(相传族源神地),奠酒,用契丹字书状一纸,

  • 武冈僚

    见“飞山蛮”(153页)。

  • 锄勃德

    辽代※奚族部族名。又作锄得、锄骨里。辽初,太祖四年(910),曾与※乌马山奚等叛辽,被讨平。神册六年(921),以其部人辖得里、只里古摄南府宰相。以后,该部有向辽廷进白麝的记载。

  • 圣肃皇帝

    见“劾里钵”(1495页)。

  • 哈尔固楚克台吉

    ?—1452明代蒙古贵族。孛儿只斤氏。元裔※阿寨台吉孙,济农※阿噶巴尔济子。初从伯父脱脱不花与瓦剌领主脱欢、也先联合,对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和阿岱汗,娶也先女齐齐克妣吉。景泰二年(1451),

  • 普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部分亦自称“拍米”,均为“白人”之意。史称“巴苴”。又有“富米”、“巴”、“博”、“流流帕”、“密而伙”、“阿曼加”等他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兰

  • 浑不似

    即“火不思”(392页)。

  • 格莫鄂

    参见“藏币”(2567页)。

  • 阿思哈尼昂邦

    清代六部侍郎。参见“阿礼哈昂邦”(1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