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部裕固语

西部裕固语

我国部分裕固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使用人口近5000 (1989)。西部裕固语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成分。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基本元音,除i和y外,其它6个各有一个相应的带擦元音;由于借词影响和语音变化出现了一些复元音;元音和谐不十分严整,但在固有词中仍有一定的规律;有28个辅音音位;除有一套舌叶音外,还有一套舌尖后音;塞音和塞擦音都是清音,只分送气和不送气两种;有些词首的j和同语族部分语言词首的d3相对应,一些词的读音保留了古代的语音特点;在固有词词尾有少量的复辅音;由于借词的影响在词首和词尾出现了一些新的复辅音;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和领属性人称范畴,但没有谓语性人称的范畴,领属性人称也有逐渐消失的趋势;部分形容词有级的范畴;数词11至19和21至29的构成保留了古代突厥与回鹘文献语言的特点;有相当数量的量词,其中有不少借自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除有数的区别外,又分为在场的、不在场的和较远的3种;动词有态、式、时、体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等形式,没有人称范畴;缺少连词,复合句不太发达;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在被修饰成分之前。在词汇方面,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复合法;保留有突厥、回鹘文献语言中一些古老的词;有较多的汉语借词,而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很少。西部裕固语内部差别不大。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个主要分布区大河区和明花区之间除少数词有所不同外,其音位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基本相同。

猜你喜欢

  • 江夏蛮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

  • 兴安城

    参见“兴安城总管衙门”(917页)。

  • 鄂博

    亦作敖包、脑包,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始见于清代,又称“封包”。遍布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多以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也有以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内埋有铜佛像或金属利

  • 塔奔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土司衙门伙食管家。管理“塔约”(炊事员)、“色尔委格格”(背水)”等工作。还要轮流到官寨执勤,每次1人,每月工资粮1斗10批,自备口粮,(实际上在土司伙房吃饭,并不给粮食

  • 文忠王府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宫卫制为契丹特殊政治制度,契丹语称“斡鲁朵”。新帝践位,皆置宫卫,宫卫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主要任务为“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辽史》

  • 迪万

    阿拉伯语。又译为刁完,其义有二:一、国家中央行政机关或政府办公处;二、诗集或词汇。

  • 马天来

    金代画家、雕塑家。一作天马来,字云章。山西介休人。回回人。为宋末黄裳(1146—1194)榜进士。官至国史院编修。博学多技,通太玄术,于哲学、数学等均有较深之造诣。为人诡怪好异,麻绦草履,沉浮闾里,不

  • 御马厂

    亦名上都牧厂。清皇室专用牧场,供奉宫廷乘骑、食用及祭祀所需牲畜。位于独石口外。东至古尔板库德界,西邻察哈尔正白旗,南接插汉噶尔特段长城,北抵察哈尔镶白旗界。厂官吏驻博罗城。其地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

  • 咄摩支

    即“伊特勿失可汗”(812页)。

  • 没里

    契丹语,意“河”。《新五代史·契丹传》记其族发源于※袅罗个没里,称:“没里者,河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即以出生地世里没里而著姓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