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垦

蒙垦

清代对开垦蒙古地区土地的简称。清政府对蒙旗土地的开垦,先禁后驰,约经禁垦、限垦、放垦三个时期。天聪八年(1634)划定蒙古牧地疆界,令各守地界,不准越界。这一封禁政策即包含着禁垦的内容。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为禁垦时期。顺治十二年(1655),明令规定八旗军兵不得往口外开垦牧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亦一再重申禁令。嘉庆、道光两朝始驰禁,允许少数蒙古王公招垦,除道光十九年(1839),最后一次发布禁令就未再发布明文禁令,原禁令亦未取消,开垦仍有限制,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私垦盛行,禁垦政策实际已告结束,但仍属于禁垦时期。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委派贻谷为督办垦务大臣,进行放垦,进入官局丈放的全面开垦时期。大量牧地被开垦,影响牧民生计,造成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

猜你喜欢

  • 哦怒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散居于云南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②参见“西摩洛”(700页)。

  • 高句骊县

    古县名。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置,为玄菟郡所领三县之一。自始元五年(公元前82)起为郡依郭县。西汉时县治故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老城附近,境内有辽山(今辽宁清原县东北三通背岭)、辽水(今

  • 南须

    见“须”(1704页)。

  • 绣囊

    壮族传统手工艺品。亦作“箭囊”、“箭服”。流行于各地壮族民间。用土织厚布多层制成长约20厘米、宽约12厘米的长方形挂包,外层用浆糊把多层土布粘在一起,使之厚重结实,再于面上刺绣各种花纹,有的还在沿边镶

  • 第巴

    藏语音译,又译牒巴、第悉。原意为“部落长”、“头人”、“领袖”。清初西藏地方官名,意为“政务总管”,代表达赖喇嘛参加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后五世达赖喇嘛命掌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权力甚大,俗

  • 彭白氏

    明代湖广保靖司代理宣慰使。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荩臣之妻,彭守忠之母。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一月,子未袭而卒,受命护理印务,署司事。四十一年(1562),捐银替寨民纳秋粮。“政令

  • 傣语

    我国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元江和新平四个自治县以及临沧、沧源、双江、镇康、金平、景谷、景东、元阳、红河、绿春、

  • 新疆人民民主同盟

    见“新盟”(2375页)。

  • 张忻

    ?—1658明末大臣、文史家、诗人。字静之,山东掖县人。回族。出身于官宦世家。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任河南夏邑县知县,授吏部主事、迁太常寺卿,因得罪中贵,贬归故里。以地方变乱,莱州被围,倡守御,

  • 富蕴哈萨克暴动

    1943—1944年新疆富蕴等地反对盛世才暴政之武装斗争。1943年夏,在达力里汗和乌斯满等率领下,富蕴(原柯克托海)、承化、青河3县哈萨克牧民举行暴动。在国民党4000多官兵追击下,乌斯满率部经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