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问题决议案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解决蒙古民族革命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的基本精神是:使蒙古民族的革命斗争按照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发展。主要内容是:强调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防止帝国主义挑拨民族关系,注意在内蒙古开展工作,把蒙古族中的先进分子、知识阶层引导到革命方面来,防止蒙古王公贵族封建上层利用民族解放运动来扩大他们的势力和影响。并提出组织内蒙古国民革命党。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解决蒙古民族革命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的基本精神是:使蒙古民族的革命斗争按照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发展。主要内容是:强调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防止帝国主义挑拨民族关系,注意在内蒙古开展工作,把蒙古族中的先进分子、知识阶层引导到革命方面来,防止蒙古王公贵族封建上层利用民族解放运动来扩大他们的势力和影响。并提出组织内蒙古国民革命党。
宋代壮族地区重镇。亦称“温运寨”。北宋侬智高起义地点之一。南宋置寨以监控土官,镇压峒丁。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靖西县湖润乡。为壮族聚居区。
见“三受降城”(52页)。
扎卡提税中的一种。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将每年征收一次的※扎卡提税(牧业税和商业税),改为每年征收两次。春季牧草回青时征收的称“青税”,秋季牲畜肥壮时征收的称“白税”。
傈僳语音译,意为“收获节”。傈僳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夏历十月份当稻谷、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举行。届时,家家户户用新收获的粮食做成各种主、副食,并酿一坛新米酒,杀鸡宰猪,以庆贺一年的丰收、祭奠故去的亲人、
分布于内蒙古境内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中。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岩画宝库。多刻画于断崖立壁、山巅巨石之上,形成密集的岩画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提及。1976年以来,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又有大批发现。据研究
亦称“乌吉乌纲”。景颇语音译,意为“拉牛”。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因某一纠纷引起的家族与家族、村寨与村寨及至“山官”辖区之间的武装抢牛事件的泛称。汉称“拉事”。大多因人命、杀伤牲畜、盗窃及债务与婚姻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厘族、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凤庆、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学校名。清宣统二年(1910)创办。校址设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仅接受蒙古王公子弟入学,不收牧民及其它各族学生。招生名额按旗摊派。经费由西宁办事大臣从丹噶尔厅盐税中拨给。草创之初,有教习1人,学生10余
维吾尔族农具,似板锄。
唐代南唐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近代人研究,疑为“蒙巂”异写。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至漾濞彝族自治县一带。由南诏王遣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