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祭祀风俗。俗称吃牛、打牛、斗牛等。源于为疾病或求嗣,向祖先或神灵许诺举办祭典用牛还愿的活动。以家族举办,必请舅家(母亲和妻子家族)参加。盛行于湖南西部、贵州东北、湖北西南及四川东南等地。祭典多
唐代设置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久越得犍国步师城(约位于今阿姆河下游)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即“完颜永功”(1150页)。
亦称“黎被”。古代海南岛黎族妇女织作的一种棉织品。据《岭外代答》云:“幅极阔,不端匹,联二幅可为卧单”,故名。因其坚实耐用,青红间道美观大方,据《桂海虞衡志》说,宋代已畅销广南西路,“桂林人悉买以为卧
山名。又名姑胥、姑余。在今苏州市西南。吴王阖闾在其上筑台,称姑苏台,又名胥台,后吴王夫差又于台上建春宵宫。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越国攻吴,焚毁其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军又一次大破吴国,吴
见“鄂伦春族”(2052页)。
书名。日本鸟居龙藏著。1903年出版。中译本由国立编译馆译。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507页(附照片约百张余)。内容除第一章旅行日记,翻译本删去外,其余共9章,包括苗族语言、体格、风俗、服装、芦
即“忽汗城”(1487页)。
西夏佛寺。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兴建。内贮宋朝所赐大藏经,延请回鹘僧人,演绎经文译为番字(西夏文)。后为黄河水冲没。近年在遗址内发掘出有西夏特点的建筑材料。
清末及民国时期新疆邮政机构。清宣统元年(1909)创置。因原邮传系统(驿站)存在种种弊端,遂由新疆本省筹款,聘洋员毕德森襄办,创设该局。舟马为继,亦利用俄国西伯利亚铁路,传递公文民信。设局址于省城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