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医

蒙医

蒙古医药学简称。中国医药学组成部分。是蒙古族在悠久历史过程中不断总结医疗知识经验,吸收有关兄弟民族特别是汉藏两族医药学成果而逐渐形成的。早期蒙古人巫医不分,后经长期与疾病斗争,至12世纪或更早,已有自己的药剂与疗法。《史集》称蒙古人能用名为“合迪儿”的烈性药,又谓兀刺速惕、帖良吉、客失的迷诸部以熟悉蒙古疗法著闻。史载蒙古疗法多指外伤术疗(以炽热烙铁烙伤口)皮疗(杀牲畜立剥其皮裹患者病处)、及饮疗(饮马奶酒治病)。元朝设太医院司皇室医疗、设上都惠民司为平民施诊。太医院兼总全国医疗事业,中统二年(1261)受命遣副使往诸路设立医学,以医经文字考校生员,命辨验诸药性味真伪为常课。至元二十一年(1284)命翰林承旨撤里蛮等集诸路医学教授增修本草。终元之世,蒙汉医兼用,汉医医药理论、方剂为蒙古医学所大量吸收。明代,藏医随藏传佛教(喇嘛教)深入蒙古、吸收重点转向藏医。至清,则对汉藏医学成果兼收并蓄,终形成整然的蒙古族医学体系。理论上有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三根”(气、热、寒”,蒙古语:赫易、希日、巴达干)及其相互关系之说。治疗有“十法”(消、解、温、补、和、汗、吐、下、静、养),疗法有饮食疗、炙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由于历史、居地环境及人皆勇武善战等原因,外伤与骨科病常见,外伤疗法与正骨法在蒙古医药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皆有其独到之处。蒙古族医学家亦辈出,有的还撰有医学著作传世,如萨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忽泰必烈的《金兰循经》、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名医学著作尚有《四部医典》、《蒙医学》、《方海》、《甘露之泉》等。

猜你喜欢

  • 算端

    见“速檀”(1840页)。

  • 赤那思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捏古思、捏兀歹、赤纳思、直拏斯。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皆出自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为海都次子察剌孩领忽二子坚都赤那与兀鲁克臣赤那后裔。以祖称为部名。游牧于捏兀歹河一带

  • 伊赫·和硕特碑

    见“阙利啜碑”(2386页)。

  • 后燕烈宗

    见“慕容宝”(2437页)。

  • 蒲奴单于

    东汉时匈奴单于。挛鞮氏。※呼都而尸道皋单于之弟。原任匈奴左贤王。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立。时匈奴连年灾荒,人畜死耗大半,又为乌桓乘机相攻,漠南无法立足,遂北徙数千里,退居漠北。二十四年(公元

  • 打花龙

    仡佬族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因在固定的花龙坡上举行,故称。用细竹篾编成类似乒乓球大小(或略大)的球,内装碎石、铜钱等,使其相撞成声。比赛时,男女数十人聚集在花龙坡上,两人一组(或众人分成两队),于平地上划

  • 掇族

    藏族古部族名。原属吐蕃乌思藏,宋时始附宋,赐姓赵,世居临洮(今甘肃临洮)。元代,该族赵阿哥潘时为名门,即出自“掇族氏”。祖父巴命,富甲诸羌,父于元代官至叠州安抚使,本人亦因屡从军攻南宋有功,历同知临洮

  • 民族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解释互异。在欧洲,公元前已有此词,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已较普遍地使用。至近现代呈多元繁杂状态,有的划分为政治民族或社会民族,有的以自然

  • 刀放革

    明代云南芒市傣族首领。芒市旧日怒谋,又曰大枯赕、小枯赕,即唐史所谓茫施蛮,洪武十五年(1382)置茫施府(治所即今云南潞西县驻地芒市)。原为芒市陶孟(傣族地方大头目)。曾追随麓川宣慰使思任法侵扰各地。

  • 蒲速斡

    见“蒲速��”(2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