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萧阿剌

萧阿剌

?—1061

辽后族。汉名知足。字阿里懒。契丹族。北院枢密使※萧孝穆子,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弟。史载其性忠果,晓世务,有经济才。自幼,在宫中长大,得兴宗宠爱。重熙六年(1037)入仕,为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东京留守。二十一年(1052)四月,拜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寻尚秦晋国王公主,拜驸马都尉。二十四年(1055)八月,兴宗卒,道宗继位。遵遗诏拜北府宰相,兼南院枢密使(一记为“权知南院枢密使事”),十一月,封韩王。逾年,改北院枢密使,徙为陈王。时与南院枢密使、楚王萧革同执国政,辅立道宗。因革谄谀不法,彼此不协,告归,迁恼道宗,除东京留守。清宁七年(1061)五月,会例入朝行瑟瑟礼,面陈时政得失,革以事中伤,帝怒,缢杀之。皇太后欲救未及,大恸曰:“阿剌何罪而遽见杀?”(《辽史》卷90)帝悔,优加赙赠,厚葬乾陵赤山(今辽宁北镇西南)后人谓:“阿剌若在,无重元、乙辛之乱”。

猜你喜欢

  • 上司起义

    清代后期布依族农民起义。因起义地点在贵州独山州丰宁上长官司(简称“上司”),故名。清咸丰四年(1854)初,布依族农民领袖杨元保之父因抗捐被捕入狱而死,当地农民奋起,共推其子斋教(白莲教教派之一)首领

  • 呼厨泉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持至尸逐侯单于弟。灵帝中平六年(189),因兄於扶罗侵扰汉郡县,被逐,不得归国,与兄留居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献帝兴平二年(195),兄死,嗣为单于。居平阳

  • 五福

    ?—1783清满族镶白旗人。富察氏。由世袭佐领兼鸟枪章京,乾隆二十一年(1756),补四川建昌游击。二十七年(1762),迁城守营参将。升维州协副将。三十六年(1771),因小金川土司与明正土司之争,

  • 伊斯堪达尔

    ?—1811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吐鲁番人。札萨克郡王※额敏和卓第五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从兄鄂罗木咱卜赴伊犁办理屯田事宜。三十八年(1773),叙功,获孔雀翎,五品秩。四十一年(1776),

  • 侍卫

    官名。①宋代禁廷置侍卫司。 ②清代宫廷置侍卫处。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内,选材武出众者授之,以备随侍、宿卫。顺治(1644—1661)间,设一等侍卫60人(武职三品)、二等150人(四品)

  • 松赞干布遗训

    书名。藏文名《嘎钦嘎桂玛》,相传为伏藏(即埋藏于地下之书),后为掘藏者发现。撰者不详。从书末记载中提到止贡巴、热振巴等教派传人看,推知大体成书于12世纪。原书以手抄本传世。全书275页。北京民族宫有楷

  • 锅圈仡佬

    古族名。又作锅圈苗、锅圈革老。以妇女发型如锅圈得名。此称始见于清代。今统称为※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安顺、大定(今大方县)、平远(今织金县)等地。男子以葛织斜文布为衣。妇女用青布笼发成锅圈状,着短衣、

  • 邦泥定国

    西夏国号。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与宋议和,以此国号上书于宋。有人认为是“白上(高)国”的汉译对音。

  • 蒙古坎肩

    蒙古族传统服装。旧称蒙古比甲。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族穿袍服,无坎肩。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据《元史·后妃传》载,察必皇后首创蒙古

  • 兮腊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辽世宗宫卫※积庆宫下之一石烈名兮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