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鼓
蒙古族古代打击乐器。亦称蒙古大鼓。起源于元朝以前,蒙元时期用作战鼓,在行军作战时,用以激励将士。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去打仗以前,他们一定要等待领袖的罐鼓声。等到罐鼓发声后,大半的人都要去‘奏’他们的乐器和歌唱”。鼓身木制,形如倒置的高筒罐,周身涂色,并绘有花纹、云卷等图案,上蒙皮革。鼓声深沉、激越,催动人心。
蒙古族古代打击乐器。亦称蒙古大鼓。起源于元朝以前,蒙元时期用作战鼓,在行军作战时,用以激励将士。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去打仗以前,他们一定要等待领袖的罐鼓声。等到罐鼓发声后,大半的人都要去‘奏’他们的乐器和歌唱”。鼓身木制,形如倒置的高筒罐,周身涂色,并绘有花纹、云卷等图案,上蒙皮革。鼓声深沉、激越,催动人心。
吐蕃部落名。又作浑末。系由唐时随吐蕃贵族出征河陇地区的奴隶组成。《资治通鉴》载:“嗢末者,吐蕃之奴号也。吐蕃每发兵,其富室多以奴从,往往一家至十数人,由是吐蕃之众多。及论恐热作乱,奴多无主,遂相纠合为
明代蒙古科尔沁部贵族首领,奎蒙克塔斯哈喇曾孙。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叶赫部贝勒布斋及乌拉、辉发、锡伯等九部联合出兵3万,进攻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古勒山兵败。三十六年(1608),复应乌拉部
?—1783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清多罗郡王额驸※阿宝次子。清乾隆四年(1739),袭父爵。十五年(1750),尚郡主,授多罗额驸。二十一年(1756),和托辉特部台吉青衮札卜叛应阿睦
地名。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故址在今陕西榆林县西南白城子。东晋义熙三年(407),铁弗匈奴之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建大夏国。夏凤翔元年(413),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10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
即“忙兀”,为复数。见“忙兀”(880页)。
见“赫哲族”(2422页)。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答鲁花赤”、“答鲁合臣”、“达鲁噶齐”。《元朝秘史》释为“镇守官”。蒙古汗国初始置,《元史·太祖纪》:“定西域诸城,置达鲁花赤监治之”。管军民,掌印玺,行总辖监治之职,为众官属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伏部分置为赤山和匹黎二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以统之,隶松漠府。武则天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召片领的随从。狩猎官,负责管理弓箭,兼收特别税。受召片领命参加议事庭会议,为议事庭组成人员。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厄德格讷鄂拓克。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翌年,首领阿济比遣锡喇嘛噶斯朝觐,受到清政府隆重接待。二十七年(1762),所属鄂斯诸处为霍罕侵据,清尚书永贵,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