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面蛮
古族名。唐宋时期分布在南诏所辖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地区。《蛮书》称:“初生后出月,以针刺面上,以青黛涂之,如绣状”。即文身之俗。该书将绣面蛮与绣脚蛮相连叙述,故有的学者认为是傣族先民,但傣族无初生后出月刺面之俗。族属待考。
古族名。唐宋时期分布在南诏所辖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地区。《蛮书》称:“初生后出月,以针刺面上,以青黛涂之,如绣状”。即文身之俗。该书将绣面蛮与绣脚蛮相连叙述,故有的学者认为是傣族先民,但傣族无初生后出月刺面之俗。族属待考。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岳喜卫,并说清代有岳喜河,在阿勒楚喀(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20余里入松花江。
旧时珞巴族迦龙部落的神判之一。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瑜地方。当发生民事纠纷时,由村落长老充当公证人,和当事人一起,站在祭台前。巫师手拿鸡蛋念咒,再把鸡蛋交给被告,被告咀唇贴在鸡蛋上起誓,接着将鸡蛋煮熟,取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意为“主人”,“抹阶”即一种食用棕类乔木林(俗称“达谢”,经加工提取树干中的淀粉供食用)。专指为主人拨给“抹阶”林地经营管理的人役。其林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
古代吐谷浑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鲜卑语。有本民族文字,今已失传。据《隋书·经籍志》载,有用鲜卑文字著录的典籍《国语》、《鲜卑语》、《鲜卑号令》等10余种,今已佚。
1633—1719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富察氏。世居纳殷地方。顺治十四年(1657),由官学生授鼓厅笔帖式。康熙十五年(1676),迁礼部主事。二十年(1681),监督九江关税务,奏准由九江移关湖口
见“弓力”(137页)。
纪传体断代史书。南朝宋范晔(398—446)撰。今本120篇,分130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官至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在其撰写此书前,已有《东观汉记》等18家后汉书。元嘉元年
唐贞观初年,吐谷浑时扰河西,唐朝为扫除中西陆路交通之障碍,经营西域,于贞观八年(634),以吐谷浑寇凉州,拘禁唐使赵德楷为由,太宗亲下《讨吐谷浑诏》。翌年,唐将李靖统军从鄯州进击,破吐谷浑。继分兵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