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克什班底派
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个派别。14世纪时,巴哈丁(1317—1389),创于布哈拉。以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诵经文,在胸前划线,表示静化心灵,不狂热呼喊,与一般苏菲派有别。“纳克什班”意为“画”或“画家”,因巴哈丁倡导祈祷时在胸前作画,以静化心灵,故以纳克什班名派,属正统教派,其说在当时上层社会颇有号召力,信从者亦不乏人。此派在土耳其、印度和马来群岛皆有之。
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个派别。14世纪时,巴哈丁(1317—1389),创于布哈拉。以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诵经文,在胸前划线,表示静化心灵,不狂热呼喊,与一般苏菲派有别。“纳克什班”意为“画”或“画家”,因巴哈丁倡导祈祷时在胸前作画,以静化心灵,故以纳克什班名派,属正统教派,其说在当时上层社会颇有号召力,信从者亦不乏人。此派在土耳其、印度和马来群岛皆有之。
西晋时宇文部首领。出于辽东塞外。《北史》、《魏书》称其系出匈奴,先世为南单于远支,世为东部大人;《资治通鉴》称之为鲜卑宇文氏。今人研究认为系鲜卑化的匈奴人。晋惠帝元康三年(293),兄宇文莫槐被杀后,
明代湖广保靖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显宗子。成化七年(1471),因父老,代理司事。十一年(1475),嗣保靖宣慰使。十三年(1477),奉调助征靖州白崖塘、九浦塘,擒斩“充天
见“那颜”(928页)。
清代四川雷波厅土官。彝族。姓阿卓。其先,元时受封,明洪武四年(1371),赐姓“杨”。世袭雷波(今四川雷波县)土官。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土官杨喇哇投诚,授雷波厅千万贯土千总,颁给印信、号纸。领
明代东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另一名称。明代汉籍称其有“三枝十二部”,或云“共六大部落、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今人据《蒙古源流》、《恒河之流》等考证,该集团应包括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
毛南族传说人物。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人。字超群,讳泽深,奶名僚。少时随祖移居河池州(今属广西)。明嘉靖元年(1522)中举,嘉靖二年(1523)进士。任庆远府河池知州。莅位3年,税银亏空,乃罢职归农,逃散
见“健贝崔臣丹增”(1889页)。
?—757唐代著名蕃将。出身突骑施哥舒部,父哥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世居安西。天宝六年(747),御吐蕃有功,擢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八年(749),在青海积石
见“鹰娑川”(2592页)。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位于四川成都市内鼓楼南街。坐西向东。据说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一说始建于清初。大殿门前上方,悬挂雍正十二年(1734)清果亲王题写的“世守良规”匾额。亭上亦有雍正年间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