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红缨帽

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草编凉帽。暖帽,在缝合的顶上,加一团红毛为饰;凉帽,在帽顶上加一小雨缨,即红缨。另有便帽,以红绒为顶,顶后或垂尺余红缦。时有“红缨满洲”之称。清太祖时,曾禁止在村子里戴有帽缨的凉帽,太宗时曾禁止帽上锭尖缨,顺治时方许黑帽缀以红缨,以后渐渐变成只有官兵的帽子才饰红缨,直到清末。

猜你喜欢

  • 老斡

    即“石抹仲温”(455页)。

  • 卜答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布达卫。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嘉靖间所设巴答卫均改作布达卫。

  • 怒管

    又作“怒官”。清代纳西族、藏族等一些土司委派在怒江地区负责向怒族收纳贡品的傈僳族头人。缴纳贡品分官贡(怒语,傈僳语称“固也”)和贷贡(怒语,傈僳语称“干卡”)两种。前者规定每个家族每年交纳簸箕三个、白

  • 见“糺” (1276页)。

  • 隆禧总管府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4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立规运提点所。次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与殊祥院并为殊祥总管府,旋改为隆禧总

  • 火浣布

    又作火布。一种耐火纺织物,类今之石棉布。或脏,以火烧之,则“皎洁凝白”,故曰“火浣布”。产于大秦(即罗马帝国)。常用来交易或贡献。为历代中原王朝所称奇,誉之为“奇布”。

  • 粤江流域人民史

    书名。壮侗语族诸民族及苗瑶语族诸民族来源考证。1册28章。近人徐松石撰。是书通过粤江(即西江)流域古地名、古族名考证壮侗语族及苗瑶语族诸民族的发源地及历史沿革。内分“苗、徭(即今瑶族)、僮(即今壮族或

  • 脱卜柯依汗

    见“头克汗”(631页)。

  • 田霈霖

    明末湖广容美土官。字厚生、号双云。土家族。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玄长子。崇祯间(1628—1644),应征率所属土官唐镇邦、唐承祖、刘起沛及叔田圭、田赡,弟既霖、苏霖,共集土兵万余人,助明廷镇

  • 段俭魏

    唐代南诏大臣。又名段忠国(一误作段国忠)。白族先民。祖籍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王崧《大理世家》称其为“汉太尉段熲之后”。南诏王阁罗凤(748—779年在位)时,初任大军将(南诏高级将领)。唐玄宗天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