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桑之战
春秋时期晋国与赤狄皋落氏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狄之渠帅”皋落氏居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晋献公在其宠妻骊姬的挑动下,于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下军,献公自领上军,命太子申生率下军,向皋落氏发动进攻,企图消灭皋落氏,占据狄土。申生率晋军进入皋落氏牧地,战于稷桑(一说为今山西闻喜县)。皋落氏经顽强抵抗后,为保存实力向东北方向迁徙,进入壶关(今山西长治地区)。晋军没有达到消灭皋落氏的目的,只是“胜敌而返”。
春秋时期晋国与赤狄皋落氏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狄之渠帅”皋落氏居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晋献公在其宠妻骊姬的挑动下,于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下军,献公自领上军,命太子申生率下军,向皋落氏发动进攻,企图消灭皋落氏,占据狄土。申生率晋军进入皋落氏牧地,战于稷桑(一说为今山西闻喜县)。皋落氏经顽强抵抗后,为保存实力向东北方向迁徙,进入壶关(今山西长治地区)。晋军没有达到消灭皋落氏的目的,只是“胜敌而返”。
藏语音译,意为“平民”。吐蕃社会等级之一。不同于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经济权力。有纳税义务,但可不承担劳役。是时该等级人数不甚多。
见“布拉呢敦”(470页)。
?—约1203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之一。又译亦剌哈、你勒合、亦腊喝。克烈部部长※王罕子。宋庆元二年(1196),与父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配合金军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蒙古国乌勒吉河),受金封为
旧时门巴族的一种送行仪式。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家中有人出门远行,上路前,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以食指、无名指醮锅灶烟灰,在出行者胸颈处抹几个黑点,如为儿童则抹在鼻梁上。示意有灶神保佑,可驱恶避邪,旅途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下诏铸太和五铢钱,但其流通不广,“专贸于京邑,不行于天下”。至世宗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又下令铸造五铢钱,史称“永平五铢钱”。后与太和五铢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史称其族“多勇健”(《晋书·北狄·匈奴传》)。晋代,屡聚众反抗朝廷。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四位赞普。姓勃窣野。※定赤赞普与索塘塘王妃之子。藏史称以其曾祖※聂赤赞普为首的七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卒,子美赤赞普嗣。
见“俟利发”(1690页)。
见“亦文山卫”(873页)。
见“朵州山卫”(8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