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族调

白族调

白族传统民歌短调。或称白曲。以白语演唱,不同于以汉语演唱的对口山歌。有严谨的格式和韵律。最常见的格式为每首八句,分两个乐段,以“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形式组成,即头一句为3个音节,二、三、五、六、七句为7个字,四、八句为5个字。演唱时,以头句为调引(或称曲子头、曲名、曲姓等),八句后加上“哎咦约”、“哎咦约荷海海”等尾音。以调引为韵,共36韵,韵押在偶句的尾字上。亦有“七七七五、七七七五”“七三五、七七七五”等格式,后者韵押在奇句的尾字上。不同地区格式和曲调有所不同,通常分为大理白族调、剑川洱源白族调、洱源西山调、鹤庆西山民歌、元江白族民歌等,各地又有种种曲调,另具一格。剑川白族调以三弦伴奏,海东调以唢呐配奏过门。亦有以吹树叶伴奏者。可独唱、对唱和齐唱。唱词多即兴编制,灵活多变,妙趣横生。内容反映生产、生活、阶级斗争,更多的是抒发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山间、地头、民族节日,随处可见可闻。

猜你喜欢

  • 完颜部

    见“王甲部”(206页)。

  • 习撚

    见“耶律良”(1301页)。

  • 张永贞

    近代伊斯兰教写经书法家。天津市人。回族。清末民初人。精通《古兰经》及阿拉伯文。曾为天津南大寺阿訇。研习阿拉伯文书法,博采众长,融毛笔、改兰书法为一体,独具风格。以笔划钟秀、搭挡巧妙、体势均衡、技艺全面

  • 反歌

    苗族民歌。多为揭露官吏、地主或商人剥削、欺压百姓及民众奋起反抗等内容。大都包括起义斗争经过或颂扬民族英雄等内容。如《张秀眉之歌》(又称《十八年反政》)、“九松之歌”、“吴八月之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历

  • 突欲

    见“耶律倍”(1303页)。

  • 梅那国

    西夏国号。甘肃安西榆林窟第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民称谓minyak之对音。

  • 全苏对新贸易联合公司

    参见“苏新贸易公司”

  • 丘豆伐可汗

    一作“豆代可汗”,即“社仑”(1171页)。

  • 宁肃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成吉思汗孙拔都后裔钦察汗脱脱始受封,次年赐印。

  • 建州女真

    部族名。明代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大部之一。建州、建州左、建州右3卫女真人的泛称。清皇室本支。元末明初,斡朵里(在海西江与牡丹江西岸,依兰对岸马大屯)、火儿阿(即牡丹江,今桦川以东之地)、托温(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