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首
清代台湾高山族村社头人之一。亦称甲头。据《台湾府志》:“次于土官者曰甲头,凡差拨之事皆其经理”。通常每一村社设一人,由土官或通事委任,但有由理番厅给领戳记者。主要职责是协助正、副土官办理公务,约束社众遵守社规。每年可由社租中获得若干石辛劳谷。
清代台湾高山族村社头人之一。亦称甲头。据《台湾府志》:“次于土官者曰甲头,凡差拨之事皆其经理”。通常每一村社设一人,由土官或通事委任,但有由理番厅给领戳记者。主要职责是协助正、副土官办理公务,约束社众遵守社规。每年可由社租中获得若干石辛劳谷。
维吾尔语音译,又译帕特玛、巴特曼。①重量单位:1巴特满等于8噶尔布尔或64察拉克,一察拉克重16斤(各地不一,亦有重20斤、10斤者)。 ②容量单位:清代乾隆年间初定1巴特满合仓斛4石5斗,后改为5石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庆州依郭县。县治故址众说不一;或说即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一说为珲春县城西半拉城子;有说为该县东北210华里之城墙砬子;今又有人说应是该县城西南20华里之温特
村名。因其贴靠邦迪拉山麓,故名。藏语意为“鼓壶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鲍罗里河支流章玛河(一作“比长河”)谷。系德让宗与打陇宗的交通要冲。原属门巴族居住点。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为藏族、门巴族和
赫哲族的一种民间小调。赫哲语音译,亦作“合呢呐”。因歌曲开头、结尾均用“呵尼呐”,唱词中也间插入此三字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多为妇女织鱼网、晒鱼兽肉干等劳动时哼唱。曲调开朗、明快,
?—1632明末畲族人民起义首领。畲族,广东大埔人。崇祯三年(1630)与陈万等由闽南起事,以大埔等地为根据地,联合潮州畲、汉人民数千人,攻入广东程乡(今梅县),袭击三河镇。其势汹涌,闽、粤、赣三省皆
契丹亡国前临时组织的一种军队。北辽时改称“常胜军”。天庆三年(1113),※完颜阿骨打为※女真首领后,女真始兴,迅速壮大,次年,起兵反契丹,攻城占地,连连获胜。五年八月,天祚帝发大军亲征,欲一举灭女真
即“函普”(1560页)。
①见“屈利俟毗可汗”(1546页)。②见“莫何”(1823页)。
1860—1900清末将领。汉军正白旗人。袁氏。吉林将军富明阿子。光绪二十年(1894),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犯中国辽东,自请从军,任镇边军步队统领,数与敌战,攻克草河、草河岭、连山关等地。与日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永徽(650—655)中以薛延陀部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侨治宁朔(今陕西靖边县东)。下辖姑衍、步讫若、嵠弹、鹘、低粟等5州。隶夏州都督府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