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垫顿柱之乱
同治十年(1871)甘丹寺堪布班垫顿柱勾结该寺喇嘛阿丹及札萨克喇嘛扎克巴协念等,谋令诺门罕辞退协理商上事务,谋夺商上大权,并密谋杀害原噶伦彭错策旺夺结父子等6人,为哲蚌寺喇嘛告发,畏罪潜回甘丹寺。噶伦策忍汪曲亦受煽惑,私离职守,同往甘丹寺聚众抗拒。清廷革除作乱者之堪布、札萨克喇嘛及噶伦名号,由驻藏大臣会商达赖喇嘛派官兵攻破甘丹寺,执杀班垫顿柱,生擒阿丹、策忍汪曲等25人,分别予以处置,从犯令所属各寺妥为管束,事平。
同治十年(1871)甘丹寺堪布班垫顿柱勾结该寺喇嘛阿丹及札萨克喇嘛扎克巴协念等,谋令诺门罕辞退协理商上事务,谋夺商上大权,并密谋杀害原噶伦彭错策旺夺结父子等6人,为哲蚌寺喇嘛告发,畏罪潜回甘丹寺。噶伦策忍汪曲亦受煽惑,私离职守,同往甘丹寺聚众抗拒。清廷革除作乱者之堪布、札萨克喇嘛及噶伦名号,由驻藏大臣会商达赖喇嘛派官兵攻破甘丹寺,执杀班垫顿柱,生擒阿丹、策忍汪曲等25人,分别予以处置,从犯令所属各寺妥为管束,事平。
见“捏古伯”(1854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史称其族居塞外,去申中族(在今湟中县境)南百余里,西邻思果迷,东接占咂,南至黄河,故其地当在今青海贵德境。分上隆卜、下隆卜两族。其地东西200余里,无城郭,多毳帐,间有庐室。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志书。1卷。清陆祚蕃(字武园,浙江平胡人,汉族)撰。康熙年间(1662—1722)成书。作者督学广西时,因不适应当地道路险阻,而屡遭守土有司非礼,因作是书记之。内容除感叹道途险阻外,
1131—1191金大臣、学者。亦称耶律履,字履道。契丹族。移剌(耶律)氏。辽东丹王耶律倍(突欲)七世孙,聿鲁之子,过继兴平军节度使德元为子嗣。博学多艺,善为文,通契丹大小字。初举进士。荫补为承奉班祗
见“罕麻卫”(1173页)。
近代回族学生社团。1929年6月,由当时在北京的回族大中学学生代表李廷弼、马永贞等代表发起并组成。会址设在东四牌楼清真寺成达师范学校内。推选刘柏石、马永贞、王耕田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日常事务。以
金大臣。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怕鲁欢猛安人。女真族。纳兰氏。承安二年(1197),中进士第一名,授应奉翰林文字。奉诏括牛于临潢、上京等路,秉公办事,豪民皆惧,无敢隐匿。转修撰。迁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
?—1474明朝将领。蒙古族。原名脱脱孛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孙,※阿卜只俺子。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被瓦刺击杀后,随父归降明朝,居京师(今北京)。次年,父卒,袭指挥使。后积功至都督佥
见“兀鲁”(107页)。
见“耶律璟”(13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