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周)古公处豳,狄人侵之”,被迫弃豳(今陕西旬邑县境)而迁至周原(今陕西岐山)。《竹书纪年》载:(商)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可见狄族与周族相邻并有频繁接触。在商朝及属国周的打击下,狄族部分北迁到蒙古高原,直至今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成为后来高车人的一部分,故《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另有部分狄人投降了商朝,其酋长因功被封为侯,史称※“鬼侯”,后融入华夏中。其余狄人逐渐东迁,居于河西、太行山一带。后者在春秋初与秦、晋为邻,屡与晋交兵,并向东发展,进入华北,东与齐、鲁、卫为邻,居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的河谷地带。向南攻击邢、卫,灭温,败周,伐郑,兵及齐、鲁、宋诸国。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众狄等部,各有支系。初赤狄最强,役属其他各部。公元前6世纪以后,各部先后败亡于晋,并逐渐融入华夏中,唯白狄之鲜虞人于春秋末建※中山国。狄人以游牧为业,兼狩猎,善骑射,作战勇猛。有商品交换,“贵货易土,土可贾”。已产生阶级分化,贫者“穴居”,富者有居室,但甚简陋,“狄君之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垒,茅茨弗剪,采椽弗刮”。服饰“衣羽毛”,“披发左衽”,不同于华夏的束发右衽。语言不同于华夏,一说属于阿尔泰语系。与诸夏交往时,由“舌人”从中传话。 ②秦汉以后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之一。

猜你喜欢

  • 娘娘神

    我国许多民族信奉的神之一。今内蒙古阿荣旗地区鄂温克人旧时也供祭。偶像为一大二小的3个女人,悬挂在※“仙人柱”内,位在※敖教勒神(祖先神)之下,其他神之上。小孩得麻疹时祭祀,祈祷其保佑平安。

  • 耶律昭

    辽皇族。字述宁。契丹族。仲父房之后。史载其博学,善属文。现存《答萧挞凛书》,后世论者以为雅健有西汉晁贾之风。圣宗时,统和年间,因兄耶律国留杀奴获罪,受株连,贬西北部。西北路招讨使萧挞凛爱其才,召之门下

  • 载瓦

    部分景颇族自称。※景颇族的一支系。汉称“小山”。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邦瓦、潞西县的西山和盈江县的盏西,其余散居于瑞丽、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 乌苏里江

    水名。古称阿速江,又作乌子江,俗呼戊子江。“乌苏里”,满语意为“天王”。为黑龙江主要支流之一。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江面宽阔,水流缓慢,水产丰富,特产大马哈鱼,东珠等。咸丰十年(1860),沙俄

  • 好来宝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

  • 赫特贺

    ?—1858清朝大臣。字蓉峰。蒙古镶红旗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咸丰二年(1852),任库车办事大臣。三年,调驻藏办事大臣。四年,授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仍留藏办事。五年,以廓尔喀派兵扰边,以兵御之

  • 碗布台吉

    见“鄂木布达赉”(2054页)。

  • 阿瓦尔

    亦译“阿哇尔”,见“柔然”(1779页)。

  • 完颜阇母

    1090—1129金宗室、大将。女真族。完颜氏。金世祖※劾里钵第十一子,太祖※完颜阿骨打异母弟。收国二年(1116),从完颜斡鲁率军至东京(今辽阳)镇压渤海人高永昌反辽起义,破其兵于首山,歼其众,获马

  • 西清

    清朝官员。满族。字研斋。大学士※鄂尔泰曾孙。嘉庆十一年(1806),自北京抵齐齐哈尔,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兼义学教习。精通满、汉文字。十五年(1810),将调查所得撰《黑龙江外纪》八卷,详记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