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焉耆—龟兹文

焉耆—龟兹文

公元3—9世纪居住在中国新疆操印欧语的居民使用的一种古代文字。20世纪初发现于新疆的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它所记录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东支。由于这种语言过去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吐火罗语”,所以这种文字以前又被称为“吐火罗文”。专家们根据已发现的文献,对这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了分析,认定它有两种方言:一种主要分布在焉耆—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取名为“甲方言”或“甲种吐火罗语”;另一种主要分布在古龟兹(今库车)地区,取名为“乙方言”或“乙种吐火罗语”。这两种方言的动词词义和变化各成体系,差异较大。学者们对“吐火罗语”名称的讨论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来的研究成果证实,所谓的吐火罗语即为焉耆—龟兹语,并且二战以后法国考古队又发现了真的“吐火罗语”,于是从80年代开始,原来的“吐火罗文”旧称改名为“焉耆—龟兹文”。焉耆—龟兹文字母采用的是印度婆罗米文的中亚斜体字母,字体和于阗文较相似。焉耆—龟兹文文献比较丰富。各国现已刊布的文献有数十种。在文学作品中有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达27幕的剧本《弥勒会见记》,有演唱故事《六牙象本生故事》、《哑躄贤者故事》、《须大拿太子故事》、《福力太子故事》等,诗歌有《箴言诗集》、《摩尼赞美诗》等。宗教文献主要是佛教经卷,如《法句经》、《佛所行赞》、《一百五十赞颂》、《福力太子因缘经》、《托胎经》、《辨业经》、《饿鬼经》等。此外,还有不少其它方面的文献、如字书、公文帐册、医学著作、史料和题识等。这些文献中大部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所得,现分藏于柏林、巴黎、圣彼得堡、伦敦、新德里、东京等地。研究焉耆—龟兹文献的主要是德国、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国的学者。中国学者季羡林也发表过很有价值的论文。战前各国的研究以焉耆语文为主,战后逐渐转向龟兹语文。

猜你喜欢

  • 段忠

    ?—约1283元代云南大理第三代总管。亦称信苴忠。白族。大理人。※段实(信苴日)弟(一作子)。 《南诏野史》作段道隆子。至元十九年(1282),段实奉旨出迎征缅军,卒于金齿(今保山地区),遂奉诏继任大

  • 乌就屠

    ?—前3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妇人所生子。※元贵靡异母兄弟。性格豪爽,向与右大将友善。宣帝甘露元年(前53),闻狂王泥靡被汉使魏和意击伤在逃,偕诸翎侯遁居天山。扬言借母家匈奴兵,众

  • 大定

    ①北周静帝宇文衍(后改名阐)年号。581年,凡1年。 ②金世宗仁明圣孝皇帝完颜雍年号。1161—1189年,凡29年。

  • 阿尔沙瑚

    ?—1643清初将领。蒙古族。瓦三氏。初为察哈尔部林丹汗护卫。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兵败西行后,率所属40余户渡哈屯河归附后金,隶蒙古镶白旗,授游击世职。崇德三年(1638),随军征明,屡胜明兵

  • 官教克

    佤语音译,意为“买来的小娃”。亦作“穷教克”,即“买来的人”。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家庭奴隶或养子的称呼。其主要来源是通过买卖或人身抵债,多为儿童,一般称奴主为父母,与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劳动

  • 攸乐

    见“基诺族”(2027页)。

  • 钦州博易场

    宋时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在钦州(今属广西)江东驿。外通交趾(今越南)、占婆(今越南南方)、真腊(今属柬埔寨),内达邕(南宁)、广(广州)、湖湘,为宋朝海路交通口岸之一。国外民间舟楫随便往返,多以鱼蚌易米

  • 满达海

    1622—1652清宗室。满洲正红旗人。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和硕礼亲王※代善第七子。崇德五年(1640),从征锦州。六年,封辅国公。从肃亲王豪格围松山,合诸军击败明总兵吴三桂援军。七年,

  • 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札萨克图汗部十九旗在札克河源毕都哩雅诺尔地方会盟而得名。东接赛音诺颜汗部,西接科布多,南界阿尔泰喀喇托辉,北界唐努乌梁海。为喀尔喀蒙古西路。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初年由驻库

  • 赵佗

    ?—前137南越国君,自称蛮夷大长。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时曾佐尉屠睢攻越,后为南海郡龙川县令。秦末农民起义席卷中原,时郡尉嚣病亟,令其代行南海尉事,授计绝秦通越之道,自守待变。后趁秦亡楚汉相争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