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器营

火器营

清代八旗兵种之一。以习火器的八旗官兵别立为营。 ①内火器营。康熙三十年(1691),京城设立火器营。从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取鸟枪护军3名、鸟枪马甲4名、炮甲1名,又选取驻京之东北打牲兵丁200余名,合计7395名以编入。先后设总统大臣(无定员)、翼长、营总、鸟枪护军参领、鸟枪护军校等职,以综理营务、管辖兵丁,时称“满洲火器营”。雍正十年(1732),设公署于朝阳门内隆福寺之前。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鸟枪马甲技艺生疏,悉裁其兵3518名,又从满、蒙旗内增补鸟枪护军2,638名(每佐领3名)。三十八年(1773),新建火器营房于西郊长河西岸蓝靛厂之后,随即分拨鸟枪护军官兵往驻,仍留原营者遂称“内火器营”。此内枪营,以演练鸟枪步射、骑射诸技;炮营,以演放子母炮,兼习鸟枪。 ②外火器营,以从城内移出鸟枪护军官兵2600余员名设立,故称,亦称护军营,仍隶总统大臣统辖。所置职官与内营相同。官兵以演习放三枪过二马等技,及跳马、跳驼、相扑等项艺术。每年春末至秋尽,该营官兵分翼轮流以单日开赴昆明湖(北京颐和园内),与※健锐营(双日往)间日交替撑驾战船学习水战,俨然京师水师旗营之一。 ③汉军火器营。八旗汉军骁骑营兵别立鸟枪兵、※炮甲,各自为营,故称。皆隶都统。 ④雍正九至十三年(1731-1735),※内务府三旗亦设鸟枪护军营,以包衣鸟枪兵600名组成。

猜你喜欢

  • 唐仁祖

    1249—1301元朝大臣。字寿卿。畏兀儿人。札鲁忽赤(断事官)唐古直之孙,达鲁花赤(镇守官)唐骥子。早年丧父,由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精音律。中统(1260—1264)初,质于元廷,廷习学蒙古字

  • 申中·扎巴札喜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宗喀之江嘉。从龙珠嘉措受戒出家,拜敦珠嘉措为师,于安多大部分寺院进行巡迥讲辩。后赴西藏,于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五部大论,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近圆戒,接受各种佛法经教。

  • 庆恕

    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萨克达氏。字云阁。光绪二年(1876)进士。由户部主事简平凉知府。三十一年(1905),由巩秦道擢青海办事大臣,直至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卒,谥勤僖。著有《大学衍义约

  • 玉资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作玉孜伯克、羽滋伯克。维吾尔族语,意为百户长。职司征收百户范围的粮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略太

    珞巴族苏龙部落方言音译,旧时巫术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由于某种原因双方结下不解之仇时,为达到暗中伤害对方的目的,一方便设法收集对方身上的头发、指甲、破衣服布片、饰物及脚踩过的泥土

  • 灭塔哈

    狍头皮帽。鄂伦春语音译,亦作“蔑塔哈”。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境内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族过去狩猎戴的一种伪装帽。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不尽相同。鄂伦春族制作,用一整狍头皮,将眼圈处缝上,镶上黑色

  • 石柳邓

    1737—1797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松桃大塘人。苗族。家贫,靠耕种少量土地和卖草鞋为生。少时习武,正直刚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与四川秀山县青龙屯汉民一起,抗粮抗租,捣毁土司衙

  • 乌尔呼玛勒

    ?—1732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孙。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亲王班第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五十六年(1717),随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拉

  • 赤西新加

    藏语音译,俗称平地板。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的一种生产工具。为长约10尺、宽约1尺的木板,两端各有1孔,用皮条系在二牛并立的顶杠上,1人操作,用来平整翻耕后的土地,以便下种。

  • 合鲁碗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