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

清代居住于蒙古高原北部之蒙古各部总称。因其分布于蒙古中部戈壁北缘,故称。由于其所属部落,主要为达延汗子格哷森札赉尔遗裔之喀尔喀,故又称之为喀尔喀蒙古。初服属于察哈尔部,众分左、右两翼、7旗。左翼为格哷森札赉尔第三子诺诺和、五子阿敏都喇勒领之,驻牧于土拉河界。右翼为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四子德勒登昆都伦、七子鄂特欢诺颜共领,驻牧于杭爱山。两翼原无汗号,及左翼阿巴岱自藏迎经典归,为众所服,始号斡齐赖赛因汗。寻右翼长赉瑚尔也称汗,一时两汗并立。后因阿巴岱孙衮布继位,自号土谢图汗,赉瑚尔子素巴第亦号札萨克图汗,驻牧于克鲁伦河之阿敏都喇勒孙硕垒号车臣汗,于是三汗并雄。崇德三年(1638),三部以察哈尔林丹汗为后金所灭,遣使献贡于清,与清建立初步藩属关系。顺治十二年(1655),以三汗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遣使与清会盟,众被析为8札萨克。嗣因内部不睦,受准噶尔部长噶尔丹侵凌,纷纷率众南徙,被置于内札萨克蒙古近边。康熙三十年(1691),诸部于多伦诺尔朝见清康熙帝,正式表示归附清朝政府,清分别授其汗、诺颜等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各有差,使与内札萨克同列。所部被编为55旗。雍正三年(1725),以固伦额附策凌击准噶尔军有功,诏以其近地置19札萨克自为一部,以赛音诺颜号冠之,积前共4部74旗。乾隆中,以人口增殖,增至83旗,附辉特1旗,额鲁特2旗,分汗阿林、齐齐尔里克、喀鲁伦巴尔屯、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四盟。统称为外札萨克。

猜你喜欢

  • 任尚纪功碑

    东汉碑刻。1979年在新疆巴里坤松树塘附近发现。碑体为不规则条形块石。碑高1.48米,宽0.7米。阴刻隶书5行,每行13字。所刻年号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第二行“任尚”二字和碑头“汉平夷碑”均尚

  • 娘·定埃增

    ?—838唐代吐蕃名僧,赞普赤德松赞时的参政高僧。又称“娘·定增桑布”。曾获“钵阐布”称号,故又称“钵阐布定埃增”或“钵德娘·定埃增”。初任赞普幼年之师僧,为吐蕃史上第一位赞普的“师长”,深受器重。后

  • 大辽事迹

    书名。今佚,作者、卷数不详。金时,高丽所进。从书名推测应为辽人著作。《辽史·兵卫志下》谓“又得高丽《大辽事迹》,载东境戍兵,以备高丽、女直等国,见其守国规模,布置简要,举一可知三边矣。”《辽史·历象志

  • 知见人

    西夏文书用语。卖地、典当、借贷立契约文书时的见证人。立文约时在此名义下署名、画押。

  • 干脱总

    见“恩拉达卜”(1870页)。

  • 归绥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郑裕孚编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函3册。卷首有绥远省全图、归绥县全图、归绥城郊图。全书分14目,即:舆地、建置、民族、经政、学校、神教、党务、产业、职官、选举

  • 归圣军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圣军,一为四捷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归圣军兵马都指挥使司”,云:“圣宗统和五年(987),以宋降军置七指挥署,左右厢,凡四十二员。七年(989)

  • 潘罗支

    ?—1004宋代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六谷部大首领。清代译作博罗齐。祖籍潘州(今四川松蕃)。一说为西藏膨域人。嗣为首领后,奉行西联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附宋抗夏政策,势力寝强。咸平四年(1001)

  • 哈海戏

    参见“壮戏”(887页)。

  • 小爨碑

    即“爨宝子碑”(25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