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滇东北苗文

滇东北苗文

苗语滇东北次方言文字。简称滇东北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改革的一种文字。滇东北苗文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中水区石门坎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滇东北苗文声母共有56个,除了与汉语相同相近的声母b、p、m、f、w、z、c、s、d、t、n、l、zh、ch、sh、j、q、x、y、g、k、h等22个之外,还有带鼻冠音的闭塞声母,各个发音部位不同的鼻冠音一律用n表示,如nb、np、nz、nc、nd、nt、ndl、ntl、nj、nq、ng、nk、ngh、nkh等;清化的鼻音、边音声母用在鼻音、边音前面加h的办法表示,如hm、hn、hngg、hl;卷舌塞音、鼻音声母用在舌尖中音字母后面加上的办法表示,如dr、tr、ndr、ntr、nr;dl、tl、ndl、ntl声母中的l,并非边音而是边擦音;小舌塞音声母用在舌根塞音后面加h的方法表示,如gh、kh分别表示[q]、[qh];由于有带鼻冠音的声母ng,舌根鼻音声母写作ngg,和汉语拼音方案不同;h有两个,一个清一个浊,表现形式一样,用声调表示清浊。韵母共有21个,其中用w表示展唇后高元音,ang表示展唇后低元音和展唇后高元音的复合音,eu表示圆唇前次低元音和展唇前高元音的复合音,yu表示展唇前高元音,其余的单元音、复合元音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同。声调有8个,与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当,分别用字母b、x、d、l、t、s、k、f表示,其调值分别为54、35、55、33~11、33、53~31、11、53~31。阳上、阳去和阳入各有两个调值,名词性音节的调值为前者,非名词性音节的调值为后者,为了在声调字母上和其它方言文字取得一致,这三个声调虽各有两个调值,但各用一个声调字母,即分别用l、s、f作声调字母。滇东北苗文主要适用于云南省彝良、大关、昭通、永善、巧家、武定、禄丰、禄劝、楚雄、曲靖、宣威,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织金、普定、六盘水等县市说滇东北次方言的苗族。约有30万人。滇东北苗文方案系195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的,1957年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

猜你喜欢

  • 成果

    清朝将领。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以委章京侦卫拉特功,补侍卫。次年,迁副都统。三十三年(1768),率鄂伦春人300从大学士傅恒征缅甸,进攻老官屯。缅王被迫求和,遂随大军班师。三十八年(17

  • 东鳀

    古地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有学者认为指今台湾澎湖等地。多数学者据《后汉书·东鳀传》载有东鳀、亶州、夷州并提,而夷州即今之台湾以为通说,推断东鳀应

  • 纳欠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簿记官,兼理司署内的招待及会计事宜。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二十田级”,领有俸禄谷

  • 折藏万户府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万户1员。

  • 脑毛大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亦作阿穆岱鸿台吉、那木大黄台吉、奴木大黄台吉等。孛儿只斤氏。※图鲁博罗特曾孙,挨大笔失台吉子。驻牧于广宁西北小凌河流域。隆庆六年(1572),行兵至明塞义院口、界岭口(均在今

  • 银牌

    ①契丹符契。圆形,尺寸不详,上方另有圆孔,可穿绳。镀金,缕刻契丹大字“” (意“朕”)。于内侍左承宣处收掌,用黑漆匣盛,每日于皇帝面前呈封一遍。国有紧急事,皇帝亲授使者,使者带于项下,

  • 阿哈玛法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神的奴才”。简称“阿哈”。因其供奉“德斯库”(娘娘神),又称“德斯库萨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其在诸萨满中的地位,各地不一,有的说为最大的萨满

  • 主勒都

    ①古代蒙古语※只勒都的转意,表示头功、冠军、头股。出自《蒙古秘史》,汉译作头功。凡在争战、狩猎(首先击中、射中野兽)中,得头功者,将得到更多奖赏。成吉思汗多次给头功者授“答儿罕”称号,九次犯罪免罚。后

  • 吐延

    295—329晋代吐谷浑王。鲜卑慕容氏。※吐谷浑长子。史称其雄姿魁杰,勇力过人,羌人惮之。慕诸夏之风,自号“项羽”,以示有逐鹿中原,决天下雌雄之志。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父卒,嗣立,其统治地区,南

  • 布将帅

    见“跳仙会”(2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