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彦博
唐朝大臣。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隋末从幽州总管罗艺为司马。归唐后,官中书舍人、迁侍郎,武德八年(625),随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御突厥,任行军长史,兵败被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贞观初归朝,授检校吏部侍郎。四年(630),颉利可汗败亡,力主“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旧唐书》卷194上),在河套以内安置降唐之突厥部众,为太宗采纳,随之约有十万户突厥人迁入中原。十年(636),迁尚书右仆射,次年卒,年六十三。一说其生于573年,卒于636年。
唐朝大臣。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隋末从幽州总管罗艺为司马。归唐后,官中书舍人、迁侍郎,武德八年(625),随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御突厥,任行军长史,兵败被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贞观初归朝,授检校吏部侍郎。四年(630),颉利可汗败亡,力主“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旧唐书》卷194上),在河套以内安置降唐之突厥部众,为太宗采纳,随之约有十万户突厥人迁入中原。十年(636),迁尚书右仆射,次年卒,年六十三。一说其生于573年,卒于636年。
清代地名。又译乌兰固木。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西北(即今蒙古境内乌兰固木)。清初为准噶尔部辖地。以其肥沃,宜耕种,噶尔丹统治时期曾为准部屯耕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病死后,并于清。清朝政府遣
参见“回回屯田”(782页)。
见“番役”(2264页)。
唐代回纥汗国特勤。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国亡,偕兄嗢没斯、弟习勿啜等率众至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投奔唐军。受册封为宁边郡公、冠军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赐姓名李思贞,部众被置于云州、朔州等
金大臣。奚族。伯德氏。挞不也子。初仕辽为御院通进。金太宗天会(1123—1135)初,随父归金。奉命招降松山、平州、蓟州未附军民,督之耕作。三年(1125),从完颜宗望攻宋,为军马猛安(千户长),与诸
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唐开元十四年(726),奉父命朝唐,贡方物。
?—约1211蒙古国开国功臣、汪古部首领。又译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阿剌兀思”为名,“剔吉”、“忽里”均为官号,一说“剔吉”为突厥语“特勤”之音变;“忽里”为金官职“忽鲁”之音变,为“统数部之长”。世
战役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以那林布禄、布斋弟兄为首的海西女真叶赫部及哈达、乌拉、辉发三部首领,对以努尔哈赤为首日益强大的建州女真的存在,深感不安。通过交涉威胁、领土要求、出兵掠夺村寨等均
延边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1930年5月1日,龙井朝鲜族工人,在延边党组织领导下,首先举行同盟罢工,接着20余所中小学罢课,附近各县农民纷纷响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声讨其罪行。举行游行示威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即《隋书》、《新唐书》石国,唐代又作柘支、柘折、赭时,《经行记》作赭支。《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察赤,《明史》称达失干,《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作塔什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