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渔箔

渔箔

京族渔民的主要捕鱼工具。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山心、巫头岛一带。传说200年前就已使用。用木条和细竹蔑在浅海滩上围插而成。结构分头、身、尾三部分,形状似龙虾,头大,身细长、尾圆小。头部宽大,伸向海岸围成一个空间,称“篱构”;尾部有三个连接成螺卷状的节,叫“箔漏”。“篱构”与“箔漏”连接的地方叫“疏篱”。涨潮时,鱼群游向岸边,退潮时,渔群顺水而下进入箔内。渔人用网捕捞即可。一所箔地需要大小木条1—2万,竹子几百支,藤条2—3千。年捕鱼量2—3万斤。因成本大,多数渔民无力制做,只能从富裕人家处租借。

猜你喜欢

  • 顾姑

    即“固姑冠”(1431页)。

  • 好来宝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

  • 图勒图

    见“敖洛克腾”(1795页)。

  • 笞公公

    保安族古老婚俗,流行于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地区。婚礼当天,女方部分青年人随男方迎亲者去男家,给新郎的父亲脸上涂抹锅黑表示祝贺:同时,把新郎的父亲请到女家,于院中坐定,此时,新娘的父亲迎出,向亲家问好。除

  • 亚东商埠

    西藏亚东地方开设之通商市场。光绪二十年(1894),根据不平等的中英藏印续约开设,清朝准英、印政府于此驻扎商务委员,准英商自边界至亚东自由往来与租赁货栈,英人在此有治外法权。清于亚东设靖西关,以限英人

  • 乌喇特后旗

    参见“乌喇特中旗”(349页)。

  • 升寅

    ?—183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马佳氏。字宾旭、晋斋。初为拔贡,考授礼部七品小京官。嘉庆五年(1800),累官副都御史。疏言学校为人材根本,请严课程,务实用,戒奢靡等。二十一年(1816),署盛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色楞格河、土拉河。东至布尔噶勒台河接本部右翼右末次旗界,西至茂盖河山梁接赛音诺颜部中末旗界,南至达什尔岭北温都尔鄂博接本部左翼左后旗界,北至罕台山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七个半。会

  • 曲哇仁波且·洛桑旦贝坚赞

    1581—1659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隆务·夸木加之次子。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从曲结仁青三主出家为僧。虔信米拉日巴,长期闭门修行。二十八年(1600),由卓尼曲结桑吉坚参授具足戒。三

  • 清真教考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人※张忻撰。此书旨在考释伊斯兰教本末:“以教天下万世”。收有不少汉文载籍中与伊斯兰教有关的记载。早佚。今存有其《自序》1篇,作于崇祯七年(1634),收入清人刘智《天方至圣实录》中。